编辑:
2014-02-20
通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其转移的现状分析,我们了解到其转移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但无可否认,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还存在很大的空间。通过对刘易斯劳动力流动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基于我国的国情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我国农业人口众多、二元经济结构等众多因素影响着劳动力的转移,因此,探讨出我国剩余劳动力流动规律以及针对相应的制约因素提出建议性的政策是有重大意义的,这将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做出更进一步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谭临、孙鹤: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教育经济学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1(8).
[2] 雷倩、诸锡斌:农业大于性规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与作用——以昆明市官渡区中坝村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1).
[3] 孥彦熹、安扬:试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时代经贸,2011(208).
[4] 肖云:新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境与对策[J].社会科学,2010(8).
[5] 范静: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解读刘易斯劳动力流动模型[J].理论观察,2011(4).
[6] 刘力: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
[7] 陈辉: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和影响因素[J].农民致富之友,2008(3).
[8] 王军: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0(10).
[9] 易远宏: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J].重庆学院学报,2011(6).
[10] 侯美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与对策——以山西省定襄县为例[J].农业经济,2011(5).
[11] 邢雪平、王志彬: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SWOT分析[J].农业经济,2011(7).
[12] 郭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6).
[13] 丁绪辉:人力资本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力支撑[J].农业经济,2011(8).
小编为您准备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希望可以帮到您!
相关推荐:
标签:经济法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