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法学论文 > 民法论文

浅论刑释解教人员再犯罪的调研报告论文

编辑:sx_yangk

2015-09-29

一直以来,大学生被人们誉为天之骄子,即使是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在大量扩招的背景下,能进入大学就读的人在社会来说仍只是占少数。 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浅论刑释解教人员再犯罪的调研报告

不可否认,他们是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群体,是全社会的希望。但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大学生犯罪的新闻不断见之于报端,近几年高校大学生犯罪现象更是有增无减,而且大学生犯罪向多样化、智能化、隐蔽化、高危险性方向发展,一些所谓的“学习尖子”也走上了犯罪道路[1]。

(一) 犯罪主体范围扩大且多样发展

当前大学生违法犯罪主体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状况[2]。从学历层次上看,由专、本科发展到研究生,甚至不乏博士研究生,在2001年大学生犯罪案件抽样调查的28件34人中,有硕士研究生2件2人;从性别上看,不仅有男生,也有女生。当前,一些女大学生盗窃、诈骗等案件发生屡见不鲜。更为严重的是,受到一些拜金主义和享受主义思想的不良影响,一些女大学生竟然走上卖淫曲折人生道路[3]。另外,上海市2002年一项关于“校园犯罪”的调查表明,在对2002年67名犯罪大学生中,女大学生有11人。重庆市沙坪坝区检察院2001年受理的女大学生犯罪案仅1件,2002年2件2人,2003年前9个月就有5件5人。这些女大学生追求物质享受,爱慕虚荣,因盗窃收集而坠入犯罪深渊。

(二) 犯罪手段智能化、残忍化

由于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一般都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他们的智商普遍比同龄人要高,因而使他们在思想、观念、思维水平、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更容易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犯罪手段上表现出高智能性[4]。他们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很注意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充分运用心理学、逻辑学和科学技术在犯罪中的作用[5]。

(三) 犯罪主体低龄化倾向明显

标签:民法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