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2-05
三、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对策分析
1. 建立一套与企业管理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
(1) 打破身份职称界限,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以聘用合同的形式确定单位与职工之间的人事关系及双方义务和权利。通过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破除身份终身制,实现事业单位在用人上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促进事业单位的自主用人,保障人才自主择业,增强用人制度的灵活性。
(2) 建立岗位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建立岗位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依据“因事设岗,精简高效,结构合理,群体优化,竞争激励”的原则,把事业单位职工的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
(3) 加强聘后管理,健全考核制度
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后,要加强聘后管理,建立健全聘后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考核是人员选拔任用、培训进修、人员奖惩、工资报酬等的主要依据,所以一定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充分发挥人员考核的约束激励作用。
(4) 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
要改变事业单位现有的、单一的、固定的用人方式,实行岗位固定与岗位流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制度。鼓励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动,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实现人才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市场化。
2. 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制度
(1) 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根据个人能力和工作绩效的不同,合理拉开工资报酬的差距,打破平均主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按照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按照岗位责任定年薪,年度业绩定奖惩、特殊贡献奖等灵活的分配激励制度。
(3) 重视人才,工资报酬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拉开脑力、体力劳动间工资收入差距,充分体现人才知识的价值。
(4) 加快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建立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相适应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制度。
3. 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
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等。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管理,可通过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考核评价等及时准确地获得职工的工作信息,为薪酬调整、奖金发放以及员工的升职、降职、调岗、培训等提供重要的依据,从而提高事业单位对员工管理的有效性,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永恒话题。企业化管理是提高运作效率,激发事业单位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有效手段。企业化管理目的是为了深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
标签:公共政策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