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技术经济学发展历程

2013-08-24

 四、技术经济学历史分期的新观点

本文从范式的角度对技术经济学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技术经济学目前仍处在发展时期,基于这一观点,笔者将在下面提出一个新的技术经济学的发展分期,即技术经济学发展至今经历了酝酿期、初创期、快速引进发展期和缓慢发展期四个阶段。

1.酝酿期(1952~1962年)

作为一门科学,技术经济学不是在某一年突然出现的,它的产生既要有一定的经济理论为基础,又要有社会实践需要的推动,因此,技术经济学在其诞生以前必然存在一个酝酿期。事实也表明,技术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的确经历了一个酝酿期,笔者认为,这个酝酿期起始于1952年,结束于1962年,其标志是1962年发布的《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1952~1962年期间,我国学者开始了对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改造、厂址选择、技术措施、技术经济定额、技术政策、技术经济分析、生产专业化协作、时间因素、农业布局、生产力布局等技术经济问题的初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962年,中央科学小组要起草我国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于光远同志提出对技术政策的制订要讲求经济效果,技术要讲经济。1963年1月至4月徐寿波等人参加了技术经济研究规划纲要的起草工作,同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了1963~1972年我国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有技术经济研究部分。至此,我国技术经济学的酝酿期结束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初创期开始了。

2.初创期(1963~1980年)

一些学者认为,技术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1963年发布的《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主要标志。笔者认为,在1962年以前,对一些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尚不系统,可以说技术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体系的基本雏形还没有形成。尽管《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七章——“技术经济”对未来十年应当要研究的主要技术经济问题做出了规划,但是它并没有明确提出要创建技术经济学;同时它作为一个研究纲领还不能真正标志着一门科学的诞生。因此,1962年发布的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不能标志着技术经济学的诞生。尽管如此,这个规划纲要在技术经济学的发展史中仍然占有极其重要的特殊地位,它标志着技术经济学酝酿期的结束和初创期的开始。在这个规划纲要的指导下,从1963年开始,我国学者开始着手有目的地开展技术经济研究,致力于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技术经济学。可以说,《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未来技术经济学的诞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于技术经济学初创期的研究需要说明的是,从1963年开始,徐寿波等人承担了技术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课题,1965年写成了2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技术经济方法论》,报告中论述了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步骤以及有关理论方法和应用等问题。当时,原国家科委可燃矿物综合利用组曾推荐《技术经济方法论》全部成果出版发表。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爆发,不但没有出版,相反把它当作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进行了批判,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研究成果才以《技术经济学概论》的书名于1980年正式出版。

还需指出的是,作为技术经济学理论方法基础的于光远著《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资料生产中的经济效果》一书,事实上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就完成文稿的。当时国家科委科技情报所出版了《工业技术经济》和《农业技术经济》杂志。

以上事实说明,我国技术经济学的初刨工作在1963~]965年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只是受到“十年动乱”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影响,这些技术经济学创建期的研究成果才没能及时正式发表。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了使中国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动乱时期。在这期间,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工作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于光远、徐寿波等学者也受到了不应有的迫害,技术经济学的创建工作在此期间无人问津,因此,这十年对技术经济学的发展来说就是学者们后来所说“停滞期”。十年动乱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个时期,对一门科学的发展来说更是如此,纵观中外科学发展史,几乎找不出哪一门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像技术经济学所经历的“停滞期”。正因为“停滞期”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技术经济学在还没有正式创立起来就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停滞期”,经历了这个特殊的时期后,技术经济学的创建工作又继续开始了,因此,在技术经济学的发展史分期问题上,初创期所经历的时期被人为地拉长至1980年。

1978年11月成立了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技术经济学的创建工作加快了。1980年,中国第一部技术经济学专著——徐寿波的《技术经济学概论》出版了,这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技术经济学基本框架的形成,从此,技术经济学的初创期可以说结束了,进入了下一个时期,即快速引进发展期。

3.快速引进发展期(1981~1987年)

经历了一个被人为地拉长了的初创期后,可以说一门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分支——技术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其主要标志就是中国的第一部技术经济学专著——徐寿波的《技术经济学概论》。技术经济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引进发展期。

我们知道,经济学的发展要比自然科学更多地受到社会经济实践的影响。技术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最终是要为经济实践服务的,它在我国的发展必然要受到我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影响。在技术经济学的初创期,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时期,指导经济实践的基本经济理论是基于“前苏联范式”的所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这样的背景下所诞生的技术经济学要服务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实践,因而带有浓厚的政治经济学色彩。下面简要地回顾一下技术经济学快速引进发展期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经济改革、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198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经济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指导思想。1984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二届三中全会,制订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在理论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明确地把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概括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在这样一个渐进的、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时期,技术经济学为适应改革的需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引进了大量西方工程经济理论与方法以及西方经济理论中有关技术的研究成果。具体地说,这一时期内我国学者从国外相关学科引入技术经济学的内容主要有:影子价格、时间价值、现值等概念;内部收益率、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后评价、社会评价、技术评价、概率分析等方法;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技术转移、技术扩散等理论。上述这些研究内容除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评价方法是在1980年就已经引入我国技术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外,其他大部分研究内容都是在1981~1987年期间引进我国的,这些内容经过消化吸收逐渐成为技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初创期形成的技术经济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4.缓慢发展期(1988年至今)

1988年后,技术经济学便进入了一个缓慢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说延续至今。对技术经济学的发展而言,之所以认定1988年至今这一时期是个缓慢发展期,一是因为在 1988年后的技术经济学领域极少产生出能够被广泛认可的新技术经济理论或方法;二是因为几乎再没有看到被广泛认可的新技术经济专题。

本文的研究表明,直到2000年才有人将国外的实物期权方法引入技术经济学领域,此外几乎再看不到什么新的理论、方法和专题介入技术经济学科的研究视野了,似乎技术经济学已经渐渐地走向成熟。但是,事实上,技术经济学在这一时期内的发展之所以变得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在经历了快速引进期后,国外能引进的研究内容变得越来越少,国内技术经济研究进入消化、吸收、发展阶段;第二,这一时期的技术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在我国逐渐下降,这一领域内为数众多的研究人员逐步转向其他研究领域,技术经济领域的研究力量变得薄弱,进而导致自主创新的能力下降。

技术经济学自1988年后进入缓慢发展期这一事实也可以从这一学科领域的主要学术期刊所刊登文章的研究内容变化上得以证实。进入90年代后,国内的主要技术经济类期刊如《技术经济》、《工业技术经济》、《农业技术经济》等所刊登的不属于技术经济研究领域的文章数量日益增多。

以上就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浅谈技术经济学发展历程,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