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9-26
竞争优势的效益转化能力:资产增值水平及其质量
财务目标的最终达成:净资产收益率
6.企业的财富源泉:市场与顾客至上
7.赢得市场的效率保障:内部作业效率
8.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创新、学习与以人为本
在上述八类指标中,前五类系财务性业绩指标,后三类属于非财务性业绩修正指标。前者反映了经营者管理绩效的财务表现与结果,后者则是前者能量源泉与保障基础。彼此依存互动,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业绩评价体系。需要强调的是,财务类指标不仅要反映价值的数量特征,更要突出价值的质量特征;非财务指标必须做到尽可能地定量化。在每类指标的设计上,既有主司指标,也包括若干辅助指标。当然,不同的企业,由于业务特征、战略导向与管理目标等的差异,在各类指标的具体构成方面,应当顺势择选,没有严格的划一性标准。
各类指标间的因果关系经营者管理绩效←财务成果数量与质量←价值创造过程与源泉基础。
(二)指标对知识资本报酬的影响权重。在传统业绩评价观念中,更多地是关注于最终的财务结果:净资产收益率或每股收益。但却忽略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没有了可靠的高质量的价值创造过程与能量源泉,财务成果便会失去持续增长的根基。况且,经营者能否获取知识资本报酬,首要的限制性资格条件是:实际的净资产收益率或实现的税后利润能否超过或补偿股东投资的机会成本,即是否存在剩余贡献,且剩余贡献越多,经营者分享比例也越高。既然作为一个首要的限制性资格条件,对净资产收益率再重复进行考核也就没有必要。
由前述分析可知,对净资产收益率或每股收益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营运效率、财务安全系数、成本控制效率、资产增值能力、顾客服务业绩、内部作业过程业绩、创新与学习业绩等。在上述七类因素中,对净资产收益率影响最为直接的是营运效率与资产增值能力。透过这两类指标,不仅能够较为直观地判断企业市场竞争地位的优劣,而且它们也是包含其它五类因素在内的企业各方面工作绩效的综合反映,因此,给予这两类指标大致50%的权重还是合乎道理的。其余五类指标尽管对前两者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保障功能,但考虑到它们的作用业已综合反映于前上述两类指标中,加上对有些方面难以做出准确的评估,因此,总体给予大约50%的权重应当是合适的。
为了减少业绩评价的难度,在上述权重分割的基础上,各类指标的报酬影响权重依次确定为:营运效率类25%;资产增值能力类25%;财务安全系数类10%;成本控制效率类10%;顾客服务业绩类10%;内部作业过程业绩类10%;创新与学习业绩类10%,总计100%.此外,由于各类指标中分别包括一个主司指标与若干个辅助指标,参照上述分析,同时也为了简化业绩考核程序,在各类指标中,可以按照主司指标占50%,辅助指标平均分配其余50%的规则,分别确定出各项指标对知识资本报酬的应计影响权重。当然,上述分配规则仅是就一般意义而言的,不同的企业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目标导向的差异,要求对指标的权重必须做出顺势调整,不能机械墨守。
五、经营者知识资本对剩余贡献的分享比例
各项评价指标对报酬的影响权重大致确立后,接下来的一项关键内容就是确定经营者参与剩余贡献分享的比例,进而计算出经营者可以获得的剩余贡献的最大额度。
★这里先作一个假设。假设经营者的各项管理绩效指标值均已达到市场或行业的最好水平,那么站在股东角度,最多容忍将多大份额的剩余贡献分配给经营者?反过来,站在经营者角度,至少要求得到其中的多大份额才能够接受?显然,临界点是50%.理由有五:
首先,这是一个彼此的心理均衡值。
其次,从剩余贡献的创造来讲,它是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很难准确地分别出哪一因素的作用更大。
第三,无论是经营者抑或股东,在参与剩余贡献分配之前,各自资本投资的机会成本都已经到了补偿:经营者得到了包括生活保障薪金与风险薪金在内的雇员薪金;股东得到了相当于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的资本报酬。既然剩余贡献又是两种资本相互结合的产物,彼此间当然希望至少拥有同等的权利参与分配。
第四,如果仅从经济性风险角度而言,上述比例对股东或许有些不利,因为在财务危机,特别是清偿债务时,几乎所有的经济性风险都落在了财务资本上面。从收益与风险的对称原则出发,股东自然应当享有更大的剩余贡献份额。但有一点应当考虑到,即尽管处于财务危机或清偿债务时,经营者并未承担实质性的风险损失,但在正常运营过程中,为了防范上述最坏境况的出现,更为了谋求优良的市场竞争业绩,经营者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以及可能造成的精神与健康损害,亦即心理性风险,也非财务资本所有者所能比拟的,因而足以平衡经营者与股东之间在经济性风险上的差异。
最后,对于共同创造的剩余贡献采取对半分配规则,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找到有力的左证,如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共同创造的财产各有50%的权益等。
当然,对半分享比例并非绝对的标准,不同的企业可以进一步结合经营者的作用进行更加准确的研究。除此之外,在经理市场健全的条件下,经营者与股东彼此间谈判力量的对比,对于剩余贡献的分享比例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进一步的假设是,经营者的管理绩效尚未达到市场或行业最好水平,而是介于平均水平与最好水平之间。
趋利性是资本的本质,因而股东总是期望将财务资本由报酬率相对较低的企业或项目,流向报酬率相对较高以至最高的企业或项目。如果当前投资的企业或项目无法为其带来更多的超额报酬的话,股东将会实施投资转移或另寻代理人。在不采取上述行动时,股东将会要求通过加大对剩余贡献分享比例的方式,以弥补利益上的相对损失。并且,较之市场或行业最好水平,企业当前各项指标的相对业绩越低,股东要求分享剩余贡献的比例也就越高,并且会以50%的比例为底限,渐次递增。于是,在经营者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与知识资本报酬之间建立起这样一种关联关系:
经营者知识资本报酬=剩余贡献总额×50%×∑(各项指标影响报酬应计权重×各该项相对市场或行业最好水平系数(1))=剩余贡献总额×50%×∑各项指标影响报酬有效权重
六、经营者知识资本报酬支付方式
犹如知识资本报酬计划的设计,如何去支付报酬同样也蕴藏着深刻的艺术,绝非一个看似简单的兑现问题。一旦支付策略不当,不仅会直接削弱报酬计划的激励功能,而且还可能诱发一些新的矛盾,产生诸多负面效应。
经营者报酬支付方式种类繁多,其中能够充分体现经营者知识资本权益特征与报酬实现风险的是股票方式与期权方式,尤以期权方式的风险约束力与动态激励效应最为强烈。联系对时机的把握,还可相宜采取即期支付策略、递延支付策略与期权支付策略。限于篇幅,仅就期权方式进行研究。
期权也叫选择权。作为对经营者的一种激励方式,国内外运用最广泛的是股票期权。实施经营者股票期权计划,通常包括三个步骤或阶段:一是经营者支付权利金取得股票期权,即经营者与企业签订股票买入期权合约;二是在合约约定的期限内行使股票买人期权,即经营者按约定的价格购买企业的股票;三是经营者售出股票,或由企业按照实现约定的条件予以赎回。由此引伸出两个关键问题:经营者购买期权以及行使期权购买企业股票的资金来源。
一个规范的股票期权合约,最核心的问题,同时也是最大的变量因素是期权的权利金。国内一些试点企业往往以无偿的方式授与经营者股票期权,这不仅有悖于期权合约的基本规则,而且也不利于强化对经营者的风险约束机制,必须予以纠正。
对于经营者而言,能够充作购买期权与股票的资金来源,归纳起来不过四个方面:经营者雇员薪金、知识资本报酬、个人积累、负债。其中雇员薪金是经营者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况且数量有限,用作期权或股票的购买费用,势必影响经营者的基本生活,且企业也不宜将低风险的薪金扣抵作为高风险项目的资金来源。联系期权计划的宗旨,其余三方面的资金来源应当这样进行分配:知识资本报酬用作期权购买费;个人积累与负债用作购买股票的资金来源。其中负债部分如果完全由经营者个人借贷解决的话,将会极大地加重经营者个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负担,并因此妨害股票期权计划的顺利实施。国内外一些成功的做法是,股票购买费用通过经营者对企业负债解决,然后由经营者出售股票获得的资金偿还,或抵扣企业股票赎回价款。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相对低收入的国家,这种做法最具可行性。
按照上述运作规则,在第一个阶段,经营者以应计知识资本报酬为代价获得了企业股票的买入期权,此时经营者并未得到现实的收入,反倒可能是一种或有损失;到了第二个阶段,经营者主要利用对企业负债的方式行使期权购入股票,得到只是一种预期价差收入,而且还背负着对企业的债务;第三个阶段结束后,经营者股票的出售收入必须首先用于偿还了对企业的负债,并补偿垫付的个人积累资金,剩余的部分,便是经营者得到的实际收入。这一收入如果大于股票期权的权利金的话,表明经营者不仅得到了应计的知识资本报酬,而且还获得了额外的资本利得。否则,便意味着经营者知识资本的应计报酬因为管理绩效不佳而无法实现或无法完全实现。
需要明确的是,对经营者实施股票期权计划,旨在通过塑造一种动态的、前瞻性的利益激励与风险约束机制,促使经营者努力工作,实现企业运行的持续高效率性,而不同于资本市场上的以“投机”和“套期保值”为基本目的股票期权投资。因此,无论是经营者行使期权买入股票或卖出股票,不能单纯以股市价格为依据,而必须对其行权条件设置一些“业绩”限制前提,即在约定的时限内,经营者的管理绩效只有首先达到了相应的“业绩”标准,方可行权。此外,也并非一定要采用“真实股票”的方式,还可以采用“虚拟股票”的方式等,只要能够达到激励与约束的宗旨即可。
(1)各该项指标相对市场或行业最好水平系数计算方法为:各正向指标(即指标值越高业绩越好)相对市场或行业最好水平系数=该正向指标实际业绩/市场或行业同类指标最好业绩。各逆向指标(即指标值越高业绩越差)相对市场或行业最好水平系数=市场或行业同类指标最好业绩/该逆项指标实际业绩。对于一些没有市场或行业对比值的指标,比较系数依据企业预算标准等计算。
那么关于经营者知识资本权益的内容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标签:企业研究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