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k
2015-10-30
为保证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发展,企业纷纷寻求合理的竞争战略来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及时地进行技术创新并使其商业化成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研发战略联盟伙伴评价体系。
越来越多的企业一方面构建内部研发体系,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把视角转向外部,寻求与其他企业合作,以获取共同的或互补的技术创新目标,通过合作,共享资源与能力,实现参与者的共赢战略格局,这是现在竞争战略的创新,也是企业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研发战略联盟就是以此为目的的企业策略,虽然技术联盟的数量得到了空前增长,但是联盟的失败率却高达40% -70%,不适当的伙伴选择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战略伙伴的选择是战略联盟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Geringer(1991)提出了战略联盟伙伴选择标准的分类模型,从“任务导向”(Task-related Criteria)与“关系导向”(Partner-related Criteria)两大方面评估了战略联盟伙伴选择。“任务导向”因素包括联盟成功所需的营运技巧与资源,如专利或技术方面的Know-how、财务资源、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取得行销与配销的途径等;“关系导向”则涉及与伙伴合作的效率与效能,包括伙伴之国家或公司文化、伙伴间过去关系良好程度、伙伴间高阶管理团队的兼容性与信任、伙伴的组织大小与结构等。Brouthers(1995)等根据过去理论架构和实证研究归纳得出在选择策略联盟伙伴时应遵循的4C原则:互补能力;合作文化;兼容目标;相称的风险。袁磊(2001)将联盟伙伴选择的指标分为有关伙伴个体(硬)的指标和有关伙伴关系(软)的指标。 硬指标主要包括市场状况、互补性技巧和财务状况等可以在伙伴选择过程中客观评估的一些指标,软指标主要包括承诺、融洽性和信任等在伙伴选择过程中的主观因素。
研发战略联盟是企业战略联盟的一种类型,属于战略联盟范畴。因此,要理解研发战略联盟首先要从战略联盟入手。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最早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J. Hopland)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R. Nigel)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国外学者在其后从资源集合体角度、合作竞争角度、社会学角度分别对战略联盟加以界定,国内的学者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战略联盟的属性、目的、形成方式和战略目标等等方面提出了战略联盟定义。史占中的定义比较全面: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风险或成本共担、优势互补等特定战略目标,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通过股权参与或契约联结的方式建立较为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在某些领域采取协作行动,从而取得“双赢”效果。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总结起来,研发战略联盟的内涵应包含以下几个共同点:
标签:企业战略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