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9-18
(2)基于共评法的个体绩效考核
在集体奖励落实到团队个体成员时,团队激励始终会遇到物质奖励二次分配的问题,如果分配不公,依然会降低团队成员的满意度,甚至会导致人才流失。根据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总结出一套共评法二次分配的激励方式,其具体操作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由团队每个成员分别对团队各成员的集体绩效达成贡献率进行评判,并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评判和确定各成员贡献率的时候,评判者可以采取完全主观的方式,或结合传统绩效测评工具来增加评判的客观性。在此基础上,将分配比例进行简单加权平均,求出平均值。
第二,算出个体评判结果和集体评判结果之间的差异度,检验个体的评判结果是否公正、公平。例如,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测定每个成员所评判的分配比例,与加权平均结果之间的差异性,用类似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的指标来标示,这种差异值越大,则说明评分越有作弊、或不真实的嫌疑。这时可以通过这些离差值来计算、或对应设置一个调整系数。关于具体调整系数的计算法则,每个企业可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进行设定,但总的原则是:个体评判结果与最终结果的差异程度越大,则调整系数值越小。
第三,用这种调整系数将加权平均结果进行调整,以确定最终的个人实际提成率。
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每个成员评判的公平、公正程度自然会受到制度机理的自动约束,迫使每个成员的评判结果尽量回归真实值,否则就是在自讨苦吃,因为不尽量靠近真实值,一旦其他人都公正、公平地进行评判,则自己的评分与结果的差异值会相对较大。如此经过各个成员进行动态反复博弈之后,大家会形成默契,即“惟有公平公正的评判,自己的经济收益的期望才会是最高的”。 激励方式
有效的激励,必须通过适当的激励方式与手段来实现。按照激励中诱因的内容和性质,可将激励的方式与手段大致划分为三类:物质利益激励、社会心理激励和工作激励。
(1)物质利益激励
物质利益激励是指以物质利益为诱因,通过调节被管理者物质利益来刺激其物质需要,以激发其动机的方式与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形式:
a.奖酬激励。包括工资、奖金、各种形式的津贴及实物奖励等。
设计奖酬机制与体系要为实现工作目标服务;要确定适当的刺激量;奖酬要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
b.关心照顾。管理者对下级在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是激励的有效形式。
c.处罚。
(2)社会心理激励
社会心理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社会心理学方法,刺激被管理者的社会心理需要,以激发其动机的方式与手段。这类激励方式是以人的社会心理因素作为激励的诱因的。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具体形式:
a.目标激励。即以目标为诱因,通过设置适当的目标,激发动机,调动积极性的方式。可用以激励的目标主要有三类:工作目标、个人成长目标和个人生活目标。
b.教育激励。具体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
c.表扬与批评。是管理者经常运用的激励手段。主要应注意六点内容。
d.感情激励。即以感情作为激励的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
e.尊重激励。管理者应利用各种机会信任、鼓励、支持下级,努力满足其尊重的需要,以激励其工作积极性。
f.参与激励。即以让下级参与管理为诱因,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g.榜样激励。榜样激励主要包括先进典型的榜样激励,管理者自身的模范作用。
h.竞赛(竞争)激励。
(3)工作激励
按照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对人最有效的激励因素来自于工作本身,因此,管理者必须善于调整和调动各种工作因素,搞好工作设计,千方百计地使下级满意于自己的工作,以实现最有效的激励。实践中,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
a.工作适应性。
b.工作的意义与工作的挑战性。
c.工作的完整性。
d.工作的自主性。
e.工作扩大化。具体形式有兼职作业;工作延伸;工作轮换。
f.工作丰富化。即提高其工作的层次。
g.及时获得工作成果反馈。
四、结束语
本文的分析目的是为团队管理者提供如何有效管理成员、达到预期目标的一些个人观点。在实践中,管理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设计适宜的激励机制和控制措施来协调成员的行为。但请注意:一旦激励机制建立起来,要坚持不懈地执行它,不断地强化它,永不放弃,这样才能得到长期永久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越宏.怎样激励员工留住人才[M].科学出版社,2006-02-01.
[2]边一民,徐力,喻燕刚等.组织行为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07-01.
[3]赵伟,韩文秀,罗永泰.基于激励理论的团队机制设计[J].天津大学学报,1999-04.
[4]刘卫华.基于共评法的团队激励模式[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03.
[5]吴建强.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与艺术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1.
[6]李东炫,金华盛.团队激励(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www.cgmgc.com,2006-05-11.
以上就是关于团队激励机制建立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标签: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