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工商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论企业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

编辑:

2016-09-18

激励是主体为了特定目的,对客体的内在需要进行满足、激发、强化或疏导,从而使客体的需要、动机甚至行为符合主体的利益和需要的行为过程。激励理论的百花齐放至少说明了一点,作为社会人,人的最大特点就是需要而且能够被激励。对激励的研究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是从人的需要或行为动机角度进行研究,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奥德弗尔的ERG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三种需要理论和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这些理论主要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是人的需要,而且这些理论普遍认为需要的激励力有强弱的区别,主要取决于需要本身引起紧张的强弱和他对满足这种需要可能性的估计,需要越强烈,引起的紧张也越强烈,这种需要的激励力也越强。另一个研究方向是从人对行为结果的主观感知的角度进行研究,包括公平理论、归因理论和强化理论等。这些理论认为人对行为结果的主观感知(公平与否、原因是什么、是否得到肯定和奖赏)会影响人的行为意愿和实际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从另一个视角研究了行为的动因,这个理论认为意愿(intention)是行为最近的前因变量(immediate antecedent),而意愿是对结果信念、规范信念和控制信念的感知和综合考虑的结果。结果信念是对某种行为的可能性后果以及这种后果对个人影响的主观估计和评价,它将决定个体对特定行为的好恶以及好恶的程度;规范信念是对行为的社会规范性期望(如社会的评价、父母的意见、朋友及周围人的看法等)的理解,它的结果是个体对社会压力或主观规范的认知;控制信念是对行为的自我控制水平的认知,是对行为过程的难易程度(或者说是对有可能促进或妨碍行为绩效的因素)的主观感知。尽管人们的这些信念不一定有充分的依据或充分的理由甚至可能是有偏见的,但人们是理智地或理性地追随自己的这些信念,并产生相应的行为意愿,而行为意愿往往会导致与信念相一致的行为。

从激发人的行为的角度来看,激励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可谓是异曲同工。他们都肯定了人的行为是理智选择的后果,是经过对结果(是否属于自己所需及对自己的吸引力)、对社会规范(从他人的角度来看这应不应该、值不值得)、对可能性(能否达到以及成本与代价的比较)的考量之后的选择;如果要激发某种行为,就要从行为结果、社会规范和可能性方面施加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不仅包括招聘高素质人才和加强员工培训,而且要通过激励资源的优化组合、通过创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把员工的目标、激情、希望和努力引向对组织有利的方向,使所有置身于这种企业文化的员工都能够根据组织和群体的目标、行为准则调整个人的行为和目标,产生或强化组织所期望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并将它们运用于为企业创造财富。

首先,激励能够影响甚至改变个体获取和提升人力资源的意愿

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人力资本的获取和提升的主动性都掌握在个体手里。首先取决于个体有没有获取和提升人力资本的需要,或者说有没有这种意愿。因为对个体而言,获取和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实际上也是需要成本的,是对未来发展可能性和潜力的投资(下称自我人力资本投资),投资的初衷和目的毫无疑问也是投资回报和收益,这种回报和收益是人力资本(知识、技能、能力等)的获得和提升得到认可和赏识,有用武之地,取得相应的回报。自我人力资本投资就取决于他对这些回报和收益的大小、可能性、可信性和吸引力的认知和评估。所以,企业可以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励手段、激励措施和激励方法让员工建立起自我人力资本投资与投资回报和收益之间确定的联系以及正面的心理预期,将人力资本的获取和提升变成个体内在的需要,激发个体获取和提升人力资本的意愿、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激励能够影响甚至改变个体人力资本的构成

自我人力资本投资的具体内容,即获取或提升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也是个体对投资回报和收益的评估和预期的结果。如果企业将薪酬和福利待遇与学历挂钩,高学历就会成为员工个人的渴望和追求;如果企业肯定和奖赏技术创新能力,员工就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培训是企业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和目标,为了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工作绩效或者更新知识、技能和改进工作方法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和训练行为。我们可以将培训看作企业对员工人力资本构成主动的干预。因此,企业如果希望通过员工培训改变员工人力资本的构成,提升企业人力资本的存量,就必须在组织中营造鼓励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增加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紧迫感和压力,建立受训结果与回报(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之间的心理预期,提供运用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和支持,加强培训的目的性、实用性和培训过程的管理,提高员工受训和受训转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再次,激励能够影响甚至改变个体人力资本潜能的发挥

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由企业员工个体的人力资本(包括知识、技能、能力、观念、精神状态、健康等方面)集合而成,但存量不会自动转化为企业的财富。企业人力资本的存量储存于每个个体身上,只有当这些个体将自身的人力资本用于实现组织的目标,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本。而且储存于个体身上的人力资本存量具有“内隐”的性质,是一种潜能,很难从外部准确地评估和衡量,即我们无法判断个体究竟有多大的能量,除非这些能量被发挥出来。这些能量能发挥到什么程度,主观上取决于个体,但客观上却是取决于企业。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和管理方法等所构成的外部环境能够深刻地影响员工自身能量的发挥。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激励的手段、措施和方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充分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努力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凝聚力,使员工的人力资本潜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王明杰,郑一山.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6,(8).

孟丽菊,王续琨.“人力资本理论”非经济学贡献解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莫寰,张延平,王满四.人力资源管理——原理、技巧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Ajzen,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1,(50).

Hrubes, D., Ajzen, I., & Daigle, J. Predicting hunt-ing intentions and behavior: An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Leisure Sciences, 2001,(23).

以上就是关于企业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关于打造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关于构建企业价值观共同体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