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工商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关于人才租赁实践及理论探讨

编辑:

2016-09-19

②快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租赁公司提供的针对性岗前培训,利于员工获得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迅速适应新的岗位。

③租赁公司的专业化服务可为员工提供咨询服务,保障其劳动权益。

④明显提高收入,实现个人价值。“深圳**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短工年全职工作时间在90%以上,比正式工的全职时间还高7个百分点,收入也比自己找工作要高出很多。

⑤不转户口,不转档案,保留编制的柔性流动机制,可使人才自身长处得到发挥,实现自身价值。

(4)人才租赁公司来看

①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深圳**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两位股东在创业时只有不足6万的资金,靠提供人才租赁服务, 2006年年收入达到700万元,短短4年间“深圳**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拥有900个稳定客户,每年至少为1万多人提供工作机会,连续两年得到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嘉奖,获称“最受广东人尊重的公司”,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获得发展壮大的机会;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促进人才租赁发展,出台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如《北京市劳务派遣组织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对人才租赁公司实行“减三免二”政策,将劳务公司所得劳务费用作为所得征收5.5%的营业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才竞争越发激烈,人才租赁公司业务将越来越多,发展的机遇是很广阔的。 存在问题

(1)缺乏相关法律规章规范。在人才租赁中出现了诸多涉及法律空白的问题,人才租赁公司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民事合同关系,租赁单位与人才之间形成劳动合同关系,承担的作为雇主的权利和义务,人才与用人单位是使用与服务关系,由于人才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存在劳资关系,二者之间一旦产生纠纷则难以找到合适的法律加以调解,如租赁人才的加班问题、保险问题、工伤问题等。

(2)租赁人才层次较低,多是辅助类、操作类或执行类工作,集中在制造业、建筑装潢业及其他单位的编外工种,高级人才租赁较少。

(3)相关的观念障碍未清除,实践中有些企业认为:租赁人才可能泄露商业秘密,缺乏忠诚度,短期租赁难以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也会让人认为企业不景气,租赁只是一时之需;而人才个人认为:工作中没有归属感,职业变化大,是不得已之选,被租赁期满后面临重新找工压力,同事之间缺乏认同感,与正式员工待遇不同等,没有相关知情权和发展空间,是个“钟点工”等等。

(4)租赁人才队伍的不稳定,高级人才的流失,“空租”问题等影响了租赁公司业务的发展;大部分人才不满足于租赁,一旦有了合适的单位,就会转为正式员工,这一现象在高级人才中表现更为突出,同时对于租赁人才的“空租”支出,有些租赁公司难以承受,未能保证租赁人才的收入,也导致了人才的流失。

(5)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不利于人才的长期发展,人才队伍素质有降低趋势;尽管人才可从租赁公司的培训中获得较快成长,但学到的只是一些通用技能,在租赁过程中,有些涉及企业的核心技能,同时对于提高人才素质至关重要的知识和能力则难以获得,这主要是企业一方面不愿让租赁人才参与核心工作,另一方面不会对租赁人才进行培训投资。这种提高与人才的竞争力和高收入是紧密相关的,这导致有些人才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退出租赁公司而另谋出路。

(6)激励机制不完善,租赁职工的积极性难以调动;租赁人才在工作中的考核与其收入难以挂钩,工作中与正式职工之间有差距等都会降低其工作的积极性。

(7)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受到影响,降低了人才租赁的优势。

三、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完善人才租赁法律体系;特别是关于人才租赁中的纠纷,租赁人员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亟须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加以规范; 规范人才租赁机构行为,加强人才租赁机构监管;在人才、用人单位之间,人才租赁机构起着中介桥梁作用,在操作中存在有些租赁机构利用了信息不对称,欺骗用人单位或人才,损害人才的合法权益,干扰了人才租赁市场的正常发展; 构建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人才高效合理流动;在人才租赁中,社会保障是普遍遭遇的困境之一,也是人才与租赁公司不能长期合作的一个障碍,但建立社会保障不能仅依靠租赁公司,为了促进人才租赁的发展,社会应担起应有的责任,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人才和租赁公司的后顾之忧; 大力宣传,促进择业观念的转变,促进人才租赁的发展。用人单位而言、租赁机构及租赁人才,都应当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人才租赁,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济 人:人才租赁业悄然兴起[N].黄石日报,2007/01/15 第003版

胡 华:人才租赁与大学生就业——现实分析与前景预测[J].《人力资源》,2006年12期

文 辉:出租自己——“人才租赁”短期用工新模式[J].《职场资讯》,2007年3期

胡 斌:核心竞争力与人才租赁[J].《人力资源》,2007年1月

韩 雪:人才也能“租”着用—衡水启动人才租赁挑战传统用人观[N].河北经济日报,1/5/2006,05版

刘 扬 沈 进 张海燕:人才租赁——企业用人新方向[J].《企业与经济管理》,2007年16期

刘 瑛:高校图书馆用人制度的新尝试——人才租赁[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年2期

以上就是关于人才租赁实践及理论的全部内容,希望给予大家帮助。

相关推荐:

关于人力资源与商业信誉的关系  

关于企业与人才的关系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