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4-13
7个小组第一次做选择题时的平均分是50分。从第二次到第七次的平均分依次为:63、64、60、64、60、67分。小组最高分第一次是70分,只有一个小组,后面有三次最高分是满分──80分。有一次是5个组都是70分。小组最低分第一次是30分,第二次和第五次是40分,第三次、第四次、第六次都是50分。
期中考试的成绩,12班虽然还是位居第八,但是我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我发现,这次考试12班的平均分比上一次提高了20分,而我教的其他班提高的分数都在10来分左右。班里同学也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在原来的基础上长了20多分。题目难易程度固然是一方面,但我觉得更多的原因还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增强了自信,提高了实力。为了巩固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对进步较大的小组和同学进行了表彰和奖励。有一名同学没有得奖,问了我一个问题,能不能给他一个鼓励奖,经过与同学们协商,我告诉他还是用自己的实力去争取得奖。
经过这一系列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同学们对历史课逐渐产生了兴趣,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因为课堂上,同学们分小组坐在一起,做题有竞争,回答问题也有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大家的水平都有所提高。在小组内部,大家在彼此合作,但是在合作过程中,彼此之间也在较量。尤其是在大家的答案出现分歧的情况下,到底听谁的?这就要看谁的话最有道理、最有分量。这取决于自身的实力。合作的过程就是唤醒自信的过程、提高自己实力的过程。我的意见大家为什么不采纳?我应该如何完善提高自己?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触动着每一个同学。谁都想得到大家的尊重,谁都想为本组贡献力量,谁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一个字──学。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给你一个惊喜。
遇到的问题──几点思考
1.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个别同学的自制力差,影响整个小组的纪律和效率。比如在开展小组学习的第一节课上,12班就有两个小组的学生在一起说话,通过观察就可以判断在说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是让我头疼的第一个问题。
中午我分别找了两个小组的成员,让他们自己评价自己的课上表现。他们都勇敢地进行了自我批评。我尤其强调了组长的作用,既然敢于站起来承担这份责任,就要把责任落实到实处,动脑筋做好组长的工作。不辜负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对自己的能力也是一个锻炼。
在北京的研讨会上我曾经向专家请教这个问题,专家是这样答复的:小组合作过程,只是在上课时进行,但老师在课前课后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教法,同样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学生对合作式教学的看法,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意见。这样,上课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一方面,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应当学会和各种类型的人和谐相处、共同工作,另一方面,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不只是课堂教学的要求,更是当今社会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做出表率。要用尊重学生的方式去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学生只有在受尊重的情景中才能体验到什么是尊重,进而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2.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曾经一度中断,大家似乎失去了开始的热情,我找了两个小组的同学谈话。其中一些成绩不错的同学提出想恢复到最初的上课方式,他们认为在同伴那里学不到更多的东西,还不如让老师多讲。对我来说,这是我遇到的第二个头疼的问题,真有些措手不及。当时我手里也没有相关资料可以学习借鉴。无可奈何,只好暂停下来。
经过反复思考,我认识到合作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面对学生的这个问题,我觉得要增强小组活动的复杂性和难度,向学生布置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它有助于学生从切身体会中认识到,学习的成功需要同学的帮助,在和小组同伴的共同学习中自己可以更多地享受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在采取了上述措施后,如果有些学生仍然坚持不喜欢小组学习,教师可以有条件地决定让其单独学习。在独自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仍要让其参与小组活动。
3.当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时教师的角色是什么?教师的作用将由学生取代吗?这一直是困惑我的问题。我是可有可无的吗?是不是事先设计好的一节课谁都可以上呢?
标签:历史教育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