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物理教学论文

2014物理教学让学生成为探究者

编辑:

2014-05-24

师: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们做了几次实验都没有发现三线不共面的情况和两线不分居两侧的情况。

生:我们发现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并没有改变,而是沿直线传播。可见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是有条件的:光应该斜射入。

师: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那么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如何?

生:我们原先猜想折射角应等于入射角,但通过实验发现,折射角一般不等于入射角。

生:我们做了几次实验都观察到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用量角器测量后发现的确如此。

师:看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最有说服力。还有其它看法吗?

生:当光垂直入射时,由于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应等于入射角。

师:对!这是一种特殊情况。

生:我认为如果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话,折射角应该大于入射角,因为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我想发生折射时光路可能也是可逆的。

师:你能采用类比和逆向思维的方法进行大胆设想,值得老师、同学们学习。好,现在欢迎你到讲台上给大家演示演示。

(学生上台演示)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我们观察到折射角确实大于入射角,这说明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生:这也说明发生折射时折射角是大于入射角还是小于入射角,要看光是从哪一种介质斜射入哪一种介质。

师:大量实验证明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相反。

【短评】

山东省莱芜市教育局教研室  程美贵:

李老师在教学中有效渗透了实验观察、猜想假设、类比分析、反证、逆向思维、综合、抽象、概括归纳、科学推理等科学研究方法。如折射光线、折射角概念、光的折射规律都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采用类比分析、猜想假设、实验归纳等方法建立和形成的。这样不仅使学生清楚了概念、规律建立和形成的历程,明白了物理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物理表象和“模型”,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有利于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山东省莱芜第一中学  李士勇:

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科学探究的各个主要环节是由学生自己操作的,问题是学生提出来的,办法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规律是学生自己归纳出来的。教师注重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探究氛围,只是在关键处适时点拨、启发诱导,为学生的学习扫清障碍,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如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对于入射点的选择,李老师提的建议就恰到好处。教学中,学生成为了真正的学习主人,积极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较好地处理了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的关系,实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李新乡:

教学过程具有探究的精神。教师重视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讨论、交流与合作等能力的训练,做到了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需要改进的是:应该进一步加强用科学探究的思想指导物理教学。例如,对学生提出的猜想,多数未让学生说明猜想的理由,这样容易使部分学生不是进行科学的猜想,而是无根据的胡猜乱想。再者,若能将学生设计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展现出来,成为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学习资源,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更为有利。建议进一步加强科学探究理论的学习与实践,逐渐使其“形”、“神”兼备。

相关推荐

刍议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技能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