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语文教育论文

创新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分析

编辑:

2013-12-05


  3.创新教育下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在我们教师队伍中,不乏知识扎实、文化素养高、献身精神强的园丁,但他们往往缺乏一种“创新素质”,眼中除了字词组合、习题答卷、分数名次外,看不见日新月异的大世界,大多数的文本解读是“请君入瓮”,一讲到底、一成不变。如此教学,只能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老师设定的框内,怎么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来呢?
  创新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有人格魅力和深广的学识素养外,还需要具有激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通过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和创新精神。
  3.1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人格魅力
  这里我们先谈谈语文教师的人格品质。人们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甚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一个教师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关心人爱护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会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职业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责任感。教育最重要的情感基础是“爱”,教师要有一颗博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要因为学生个性、能力的差异而厚此薄彼。在教育工作中,除了有爱心还要有耐心,做学生思想工作切忌操之过急,那样往往会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产生厌烦心理而欲速不达,要用耐心和诚心来打动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待人要有谦让之心。一个人要想有谦让之心就得经常拿自己的不足之处与别人的长处比,不要因为学生暂时的无知而嘲讽挖苦学生,也不能因同事在工作中为出成绩争时间而耿耿于怀,当自己取得一些成绩时,不能沾沾自喜,越是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越是应该讲合作、团队精神。一个有谦虚之心的人就像一棵成熟的麦穗,眼睛应该多留意脚下的土地。
  3.2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学识素养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知识面要求越来越广。新课程改革后,对语文的定位,既要落实工具性,还要拓展人文性。除必修教材外,还有大量的选修教材,一个教师缺少了文化内涵,很难把语文这门课教好。所以,教师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职要积极投身于继续教育中,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想上好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就必须首先充实自己。如果一堂语文课,老师能触类旁通、旁征博引并关注时事使语文课符合“大语文”的要求,势必成为一堂很有文化韵味的语文课。所以教师的终极追求应该是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甚至现代科技知识都要有所涉猎,教师的知识贮备应是一本大百科全书。语文教师应该以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博学的知识以及宽厚的品格来影响学生,进而成为学生的榜样。
  3.3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素质
  有人说: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不仅传授语文知识,还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任,作为一个爱祖国的中国人,对本国语言的学习应该带有丰富的情感色彩。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要感情丰富,这种情感来自于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尊崇,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来自于对学生的热爱。有些老师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很大的原因就是他本身就不具备感受作品的能力,或者说本身就不具备一颗感受作品思想感情的心灵,简单地说就是没有激情。一个语文教师在感受作品时需要有敏感的心灵,当他走上讲台时,出于对生活对工作的热爱,激情就会爆发出来。学生记住的应该是一篇感动其一生的好文章,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字词句。一个语文教师,光有阅读积累专业知识、丰富情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就是指判断、推理、概括、顿悟、应变等能力。语文学科从教学规律上讲有预测,但又不能完全预测,尤其我们主张“以学论教”、“顺学而教”,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挑战。阅读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难驾驭课堂的。当然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练就的,长年坚持一线教学的经验以及课前做好种种突发事件的准备,再加上良好的教师素养才可以做到这一点。这种应变能力,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具备的。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归根结底是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的高度融合。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文人气质的语文教师,善于去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以此来启发学生观察、发现、感悟和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卫奉一.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师的继续教育.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3).
  [2]宫玉萍.论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中学语文,2008,(24).
  [3]宋秀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8,(8).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创新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分析”,更多内容请点击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