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3-30
三、宁静地品味
美文的语言是需要心灵宁静地进行品味的,不如此就难以“嚼”出语言规律,获得言语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一般而言,要通过以下一些途径。
1.心灵宁静地在语境中品味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语言的运用都不是孤立的,词语用得是否恰当,是否富有表现力,关键要看字词或语句是否最适合当下的语言环境。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具备较强的文字敏感力,一定要能够从课文的一字一词出发,教学生把关键字词或语句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品味、咀嚼,把课文的语言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从而使他们洞幽烛隐,见微知著,把握精髓,深刻领会词语的内涵和作者的匠心。如“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这两句诗中的“语”字,实际上远没有“音”或“声”字更符合琵琶的自然属性,但作者白居易却偏偏不用。这不是因为作者不知道“音”或“声”用起来更符合琵琶的自然属性,而是听了琵琶女的自诉后,作者那颗心与琵琶女贴得更近了,更能听懂琵琶女的心音了(指琵琶声)。为此,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心灵宁静地读进去,真正走进诗的语境,深入作者和琵琶女的内心世界,进而悉心地品味出这个“语”字的妙处。
2.心灵宁静地在比较中品味
不同的词,不同的句式,不同的语序,其语言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其表达效果也是有很大差异的。教师就是要善于利用变式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心灵宁静地去揣摩、品味,以达到品深嚼透的阅读效果。比如,朱自清散文《春》中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几句,若改成“春天像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的小姑娘”一句,从信息角度看,应该是无差异的,但若从句式的表达效果来看,则有天壤之别。课文中的原句,将长句截成短句,节奏变得更加明快了,与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喜悦、热爱、奔放的情感是很吻合的;如果写成一个长句,尽管语意上没有什么差异,但那种热烈、奔放劲儿则荡然无存了。目前的语文课堂已很少能见得到这种心灵宁静、深入到位的变式比较的品味了,这应该是语文教学“变味儿”的一种表现。特别要强调的是,如果教师总是认为这样的语言“一看就懂”,不肯指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并心灵宁静、恰到好处地进行这种变式比较的品味,而总是领着学生浮于表面,轻松热闹地读读、看看,那么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看似寻常的关键词句就很可能永远视而不见了,因而也就不可能深透地悟得语言运用的真谛了。须强调一点,与品味字词一样,这都是带有普遍意义品味词句的方法,心灵浮躁者是不易悟得的。
标签:职业教育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