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1-25
二
“新版课标”对于阅读课程目标和内容,对阅读教学与评价的规定不下几十款,但我们不妨从阅读客体、阅读主体和阅读本体三个维度把这些规定加以归纳。
在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视野中,阅读客体主要是语文教科书,但还应涉及到学生在课外和校外广泛接触到的读物。因此,“新版课标”明确指出,学生阅读面的广狭,阅读数量的多少,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都是语文教师应当关注的。这些读物从载体看,有文字符号与图象符号,有无声与有声,有纸介质和非纸介质之别。从读物的时代看有文言文与语体文之别。从读物的结构看,有单篇和整本书之别。从读物的产生看,有写实与虚构之别。从读物的文体看,有实用文章(包括日常书籍、报刊)和文学作品之别。不同类型和种类的读物,需要读者具有与其相适应的阅读方法。
在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视野中,阅读主体指的是学生,其中包含学生个体与班级群体。阅读既是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精神活动,也是他们用眼、动手、动口、动耳、动脑的生理活动。因此,阅读教学应当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生理活动与心理机制,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智力发展和个性成熟。在“新版课标”的“总目标与内容”第7款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教学建议”中强调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直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些规定始终是把阅读方法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相提并论。
在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视野中,阅读本体首先是学生读者作用于读物的过程与方法。这种作用过程经常展开为一堂课、一周课、一个学期以至于一个学段之中;展开为学生对一篇选文、一个单元教材或对某一专题的阅读活动。阅读虽然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但大体说来,“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学生阅读就客观地产生了信息性阅读、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审美性阅读、评价性阅读,以至发展到高中阶段的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其次,从语文教学角度看,阅读本体还是教师指导和引领学生作用于读物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在坚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原则的同时,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学会朗读、默读和诵读;让学生学会针对文本的不同类型,或者从不同的阅读目的出发,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于是,我们就可以以阅读本体过程为纲,把学生主体与读物客体贯串起来,逐步形成多种阅读方法体系。这个体系主要有两个侧面:一是侧重于学生读者主体的阅读素养,逐层分解“独立阅读能力”的内涵,从心理和生理、基础和应用,多方位地建立起实用阅读方法系统;二是侧重读物客体的文体特征,兼顾各类文体之间的分界与渗透,把握各类文体的阅读规律,多侧面地建立起科学的阅读技术网络。这些阅读方法和技术,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依附于读物客体,因为没有读物就没有阅读行为和阅读过程。这些阅读方法和技术,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展现为连续的活动和操作。因此,读物和读法,就成为阅读过程得以顺利运转的两个车轮。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3000字职业教育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详情请点击进入教育学论文。
标签:职业教育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