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jh
2014-11-04
关于李中梓脉学思想和数据库建设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李中梓脉学思想和数据库建设,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李中梓的脉学研究
1. 1医案记录体现脉诊重要性
1. 1. 1李中梓生平简介
李中梓(1588一1655)字士材,字号念获,又号草凡居士,从小出身于官宦之家,居住于华亭即现今江苏松江之地,寓居苏州较长,是位明末一大名医。曾祖父名李府,字一乐,时正逢抗伶寇保家卫国,奋勇抗楼为国牺牲。李氏年少时博览群书,青年时曾多次应考科举,但世事无常,后悲于曾两亲子被庸医药误致死自己又体弱多病,故奋而学习中医。
1. 1. 2重视脉学诊断
李中梓对中医基础理论熟谙古籍经典,能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汲取各家之长,例:张仲景、张元素、李东垣、薛立斋、张介宾。其论述医理,能深人浅出,一生著书甚多,一般措辞简单、通俗易懂、论述明了,为中医学的普及做出了贡献。李氏为脉学大家,故探究其脉诊特色就成为本课题的主要目的,临床四诊辨证时脉诊是必要手法,虽然李氏在六部脉象分属脏腑方面的见解与过往经典的理论有些分歧,但仍不妨碍其在临证时形成一套独特的脉象辨证治疗法,主凭借脉诊获得的信息,结合天人相应的理论对患者病情的现状及预后做评定和预测。李中梓在论述诊断方法时,尽管一样强调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认为四诊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取病情数据,有助于辨证的帮助,但是统观他的医案,显示李中梓并不重视舌象的诊断,因为其中医案对于舌象的记录是寥寥无几,而在脉诊方面的论述却占了绝对多的篇幅。后人对此做了具体的研究,给以确切的数据加以证明李氏对于诊脉的重视,以及对于病脉深入认识。郝强收计算李氏三百五十五案中,约有百分七十三以上的案例,其辨病因病机所凭借的依据就是脉诊所得的结果。
然而机体正常脉象必须顺应四时之气的变化而变,脉位的深浅是不一样的“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阴阳有时,其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若脉象的显现并非是当时气候所属脉,则为真脏之气泄;然而当到了其脏之相应脉,应该显现的季节时却不见其脉出,故而必当死于当见之时节,诚如:“春宜弦而得洪脉,至夏季洪脉当见之时必不能见而必死。”郑板桥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这些医理理论上浅显易懂,但若逢临床又如何把握真脏脉的指感。本人通过对李中梓所流传下来的众多医案进行研究,发现李中梓解决了“纸上得来终觉浅”这一只在理论上谈兵的难题,他在诊脉上有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手法,例如:寸关尺三部所候脏腑,人迎、气口脉的位置等。将临床脉诊操作要领用语言记录描写,其理论基于常理,高屋建瓶、脱俗出新。在治疗疾病,并且与五行运气学说相结合,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来判断病情的预后。
1. 2李中梓对脉学态度与特色
1.2.1对于脉学抱持拨乱反正的态度
《诊家正眼》一书,在李中梓门人尤乘于乾隆年间增补的序言中有这么一段话“天下操生杀之权者,惟君与相耳乃权位而外,又有医士焉”。王叔和所著《脉经》其理渊源甚深,其文古奥,读者未必当下领会,直至六朝的高阳生模仿王叔和以歌诀的形式写了一本《脉决》,王叔和及其著作《脉经》当时名响于世。但是高阳生的书却是没有受到世人的好评,一位门人董冀晋道:“自六朝以至今日,脉义晦于高阳,今古霆于幽古。”可悲高阳生的《脉决》更是视为谬论弃如敝展,更有甚者说:“西晋王叔和集轩岐以来诸家名论,撰成《脉经》十卷,真可为万世指南。顾其文词古邃,解之不易,诵之殊难。怠于六朝,有高阳生者作《歌诀》,伪托叔和之名,实与《脉经》大相刺谬。’,[2]从以上的说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中梓门人对医学的严谨态度,尊重正宗医学渊源,《诊家正眼》它一则对后世注入正确观念,二则端正后人学习脉法应当本于《内经》,尊从《脉经》,提倡辨病时需“按脉察色、审声望气,而知病之所由生”的观念与认知,对后世医者具有深深地提醒。
1. 2. 2独具特色的脏腑分属观点
李氏提出诊脉时“胃、神、根”。胃气与肾气之盛衰,是人体生命之根本。故诊脉需重视脉中胃气与肾气之盛衰,是诊法中最关键之处。并主张按照各个脏腑的解剖部位的不同分为上、中、下焦且分属于寸、关、尺三部,而不是依据经脉脏腑相表里的理论来分配各脏腑寸口分属的部位。
李中梓对于寸口诊法当中两手寸、关、尺各部之脏腑分属的论述与众不同。《医宗必读·脉法心参》认为不能依据经脉脏腑相表里的理论来分配各脏腑,例如:左寸分属的部位为心,小肠也同属左寸、肺与大肠同属右寸的观点是不足的,忽略了《内经》云:
“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左外以候心,内以候擅中”。所以驳斥高阳生表里关系的论点,而主张按照各个脏腑的解剖位置不同而分属,按处于上、中、下焦分属于寸、关、尺三部。这还是承袭了《内经·脉要精微论十七》云:“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高;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擅中”。有极大共鸣之处,简而言之,左寸候心和擅中,左关候肝,右寸候胸与肺,右关后脾胃,两侧尺部同后季肋、腹里、肾。
标签:计算机数据库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