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网络

浅谈互联网交流中看米德的符号互动论

编辑:

2014-05-19

米德区分出两种姿势,一种是有声的姿势,另一种其他的(无声的)姿势,他隐含的逻辑是,无声的姿势即无意义的、非表意的姿势。而有声的姿势则必会成为有意义的、表意的(有意识的)符号,是一种思想的表达。他作出这样区分的目的基于他认为,正是有意义的符号使思维、反思智能及心灵和自我的突创成为可能,换言之,正因为只有人类才能使所有在姿势会话水平上进行的交往,进行到有意义符号的水平上,因而只有人类才有心智。另一方面,心灵的自我突创在有意义符号的动作中,其实它是出现在意义的交往过程中个体动作的内化。他有能力指导自己的反应,还能控制自己的反应。 米德同时也强调了动物在有声姿势中所表现的仅仅是一种生物性的本能反应。

互联网上的交流很多是基于无声的符号进行的。文字形式的交流仍然是目前互联网中普遍且大量使用的符号。文字这种无声符号从进入人类历史的那一天开始,就起着无法代替的作用,人们使用文字记录历史,交流信息,传播知识,等等。时至今日,互联网中的网络文字聚集的力量更是不可小觑。很多社会事件的被关注和被曝光都是从网友的发帖和“坂砖”中开始的,网络的力量正在从各个方面影响我们的生活。网络文字发展的同时,基于传播输入的工具是计算机键盘,大量的网络符号开始应运而生。“MM”、“GG”是网友互相之间的嬉称,下线了就“88”, “:)”、“:P”、“^-^”都表示我很高兴呀,等等。这些网络符号简便,很容易在键盘中输入,而且这种抽象性和立体性也符合网络交流时,人们虽然不能面对面的交流,但是却使交流显得生动,拉进了人们交流中的情感,同时很多时候也避免了歧义的产生。例如当一人说“你这样是不对的”,与加上“ :)”的符号,变成“你这样是不对的:)” 的句子后,就可以让人明了说话者是基于善意,而不是一种指责,则后续行为也就会以比较理性的态度处理。

人们在网络中通过符号的互动,将自己的活动与他人配合在一起,培养出某些共有意识,所以CMC 固然没有一般所习惯的沟通,但参与者仍通过对自己意图的不断解释与反应,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符号互动论者强调,人们互动是一连串不断地对话,包括人们对他人意图之观察、解释和反应,同时也学习对事物赋予意义,当大家都在学习以相同的方式解释符号,可以使得沟通更为顺畅,也就帮助彼此能有更好的互动,并有机会能发展出更进一步的关系。

三、网络视频的有声力量。

有声姿势不仅仅显示了人作为一种理性生物的、区别于动物的智慧力量,而且使得交流更为准确和富有意义。人们总是以某种表情、姿态显示自己的意愿和观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过去人们只能通过语言和符号进行交流,现在新的视频形式的交流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原本不能发生在封闭网络中的交流变成了可能。

过去网友交流都是使用语言和符号,随着视频功能的打开,人们可以通过视频看到自己交流的对象的容貌,听到对方的声音,看到对方的姿势。可以说网络视频使我们有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加使网络交流没有了距离。但是,同时也发生了新的社会问题,有的人利用网络视频的便利进行非法的带有色情性质的交易。应该说,从互联网进入我们的生活开始,其随之带来的危害就一直存在。

随着“博客”时代的逐渐衰落,“播客”时代来临了。在过去的一年中,“博客”这种网络日志的形式,伴随着各路名人的蜂拥而上而使2006 年成了一个几乎人人“博客”的年份。同年美国的一家名为”You Tube”的网站,把各种视频录像放在网上开始播放后,网络视频开始风靡全球,“播客”也应运而生。

随着声音和身体动作以及表情等这些符号开始在互联网上成为新的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我们实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符号互动形式在互联网中的全部可能。

四、结语。

乔治· 赫伯特· 米德(Georg Herbert Mead,1863 ~ 1931 年),从以实用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立场出发,把社会现象的外在性统一于内在性,把社会生活的客观性统一于主观性,互联网交流中看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最终把一切都归结为主观的心理过程。米德认为有意义的意识过程都是人际沟通或社会交往中展开的,它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姿势对话(gesture dialogue)”。当某种姿势获得了人们共有的主观定义,这个姿势就获得了普遍性的象征符号,于是形成了可以在广泛交流中使用的沟通形式——象征符号。无论从外在沟通行为还是从内在主观思维看,凭借姿势对话和语词传媒展开的符号世界都是同人们的社会行为、价值选择和主观创造紧密联系的。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已经不可替代,互联网带来的新的沟通和交流方式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各种方便,也带来了很多困扰。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为我们从人类文化活动、文化传统来创造性的理解世界方面,提供了关于互联网新型沟通方式的新的理解。

相关推荐: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集成浅析

标签:计算机网络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