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开题报告范文-《高速公路环保恢复模式研究》

2012-04-09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为您提供各类开题报告范文参考,以及开题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开题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一、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生态、景观、环保高速公路理念的提出,突破了高速公路的固有建设理念,符合“构建和谐社会”和环境保护的方针,延伸了高速公路的内涵。

2008年12月30日,国家“十三纵十五横”国道主干线之一的杭兰高速公路景婺黄段正式通车。杭兰高速公路景婺黄段按我国目前高标准设计建造,路面结构为能有效减弱行车震动、减低噪音、减轻汽车轮胎磨损的沥青砼结构。路段种植红花绿树,突出亚热带风光的生态型、环保型的特点,村落旁设置了隔音墙,被誉为是江西省首条“生态环保高速公路”,是我国建成的十二条生态、景观、环保示范高速公路之一,全国典型示范工程。

在国内,高速公路的建设如何实现生态环保化,已经从一个重要的课题成为未来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土地,破土开挖山体等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非污染型生态环境影响,一般为:植被破坏、局部地貌破坏、土壤侵蚀、自然资源影响(土地、草场、森林、野生动物等)、景观影响及生态敏感区影响等(著名历史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水源保护地等)。

在公路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景观、环保恢复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例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他们尤其重视湿地的保护,并采用多种机制奖励对公路景观绿化环保做出贡献的团体。

在西欧,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动物的保护问题,为动物修建了动物通道,并把弃土场建成动物栖息地。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强调短期效果,忽视长期效果,这种倾向与可持续性发展理念背道而驰的,也不符合我国质量型、效益型、功能型、低碳型和可持续的高速公路跨越式发展思路。这种倾向还直接导致了“一年青,两年黄,三年死光光”的现象发生。

再就是过分强调景观绿化效果,这一点在西部地区表现的比较明显,在一些西部省区,尽管干旱少雨,甚至是沙漠,但是一涉及高速公路周边的环境保护,景观绿化就成为一个首要考虑的问题,单方面强调植被覆盖率,甚至要求种树,往往投入很大,这样不仅在效果上不理想,也不符合科学规律。在我国,各地气候、土壤、植被、地形等差异太大,在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就不能过分强调景观绿化效果。

交通运输部《2010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截止201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7.41万公里。这个数据位居世界第二。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透露,根据交通运输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将建成国家骨架公路网,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预计将达到8.5万公里。

而《中国生态问题报告》指出,交通工程建设、矿产开发等引起的生态破坏已成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呈加重和发展趋势。

中国高速公路在跨越式发展中,生态、景观、环保系统的巨大压力将是一个坎。但也正是在这样的压力面前,我国的建设者们不断的研究生态、景观、环保型高速公路的建设,正探索一个确实可行的发展方向。

(一)研究目的

论文对生态、景观、环保型高速公路的概念进行概述,对我国生态、景观、环保型高速公路建设的经验与不足进行总结,对生态、景观、环保型高速公路的基本理论、建设原则、方法和内容进行探讨,对生态、景观、环保各种要素的应用进行探索。通过生态、景观、环保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实例实践,为建设生态、景观、环保型高速公路总结实践经验。

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借鉴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对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景观、环保恢复模式做整体长期规划和土建建设,为我国发展中的生态、景观、环保型高速公路建设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让路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通过对我国现有公路的实地调查,对国内外生态、景观、环保路的形式和文化的研究,结合树木学、生态学、景观学、公路景观绿化、可持续发展理论在高速公路的文化、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植物景观配置等方面的探讨,对生态、景观、环保型高速公路进行整体组合,为生态、景观、环保型高速公路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济南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江西鹰潭至瑞金段新建项目是全国一次性开工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全长308.843777公里,于2010年9月16日建成通车。项目建设顺应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潮流,从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至始到终贯穿生态、景观、环保的建设理念,建“和谐、生态、景观、环保”型高速公路,营造出了一条“黄土不见天、岩石不祼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生态、景观、环保纽带。

(二)研究意义

生态、景观、环保高速公路凝聚着丰富的现代文化,是国家进步强盛的重要体现,具传统纪念性景观,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生态、景观、环保型高速公路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发展和交通通行功能。生态、景观、环保型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无论对生态、景观、环保型高速公路本身的开发,还是对交通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现实的社会意义。

生态、景观、环保型高速公路是满足快速的交通基本功能,代表高速公路综合建设水平,代表国家先进生产力,为低碳经济的重要体现。

2、改善路域内的景观。

促进公路路域内土地的利用价值,缓解国土资源用地紧,减少对路域外风貌影响,改善周围人群的居住环境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3、满足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提升高速公路精神文化内涵,通过景观艺术展示所经地域风土文化的辉煌,传承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文化,而且能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下接受路域文化的熏陶,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

4、生态环境的需求。

面对日益涌现的路域生态环境问题,高等级公路建设部门有义务和责任将生态、景观、环保建设应用到项目建设的生态形式和建设理念中,承载更多的功能,为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景观、环保系统的潜在发展提供空间。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水平

1、概念界定

高速公路:是指“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生态、景观、环保型高速公路:以尊重生态为原则、运用生态、景观、环保方法设计的高速公路,主要特点是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将高速公路融入良性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之中,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作为高速公路的主要景观,又使高速公路成为自然环境中的一道景观。

2、研究现状

(1)国外现状

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实行建设和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在高速公路建设的初期就将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纳入建设之中。道路环境保护已由普通绿化发展为生态绿化和景观与生态相结合的景观生态绿化。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工程融为一体,向着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方向发展。日本于1965年颁布了 《日本干线公路环境保护法规》,提出了 “环境优先,自然再生”的科学观点和指导原则,创新性地提出了诸如喷附绿化,袋筋绿化,盘岩绿化等绿化技术。绿化工作做得细致,公路上一根外露的铁丝也种上攀援植物覆盖,建成后的高速公路就是一条绿色长廊和景观带。路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良好。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开始着手建立公路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管理机制,采取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建设和养护并重的策略。环保评估是规划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若环保评估通不过。项目就无法实施。在总体设计上,充分体现环境保护和 经济美观的设计理念。主要的设计原则是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减少深挖高填。在防护工程中,采取植物绿化和各种柔性支护,基本取消了砌石防护。路域的生态保护上,因地制宜,分层次绿化,砌、取土场也要及时绿化覆盖,恢复到建设前的状态。高速公路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中都考虑了高速公路的特点和功能,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1)国内现状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虽然起步晚,但建设和管理单位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特别是近几年来,路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绿化新技术不断被应用。

高速公路建设是一个数百、数千公里的带状庞大构造物,它通过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环境,与它们一起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包括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的植被、边坡植被、护坡道植被和隔离栅植被,以及栖息在这里的许多小型哺乳和爬行动物、灌丛和枝头的鸟类、农田迁来的害虫和天敌,排水沟栖息的两栖类等。

这一系统的成分、结构和演替等比周围自然生态群落要单纯,比农田等人工生态环境又要复杂。各环境因素相互沟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任何一种成分或过程的破坏和变化,都将影响系统的稳定和存在。

也就是说,建设“生态、景观、环保型高速公路”不仅要体现人类活动与地域环境的不可分割性,而且能够全面考虑区域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关系,尽可能不破坏区域内的土地、环境和栖息者的自然属性。要把建设工程与环境生态工程按系统最优化结合起来,在完成高速公路工程新建或改造的同时,进行改良环境结构、减少污染、降低噪音的生态工程建设,使公路交通设施作为一种人文景观与周围景观在更大范围内融为一体,形成美化国土、保护自然、改良环境和抵御灾害的带状公路生态系统或区域交通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