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angha
2014-08-04
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为您提供以文史为本以兴趣为先,解决您在开题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大学语文是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教学中,大学语文老师有责任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的作品启迪学生的思想,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但是,目前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法单一,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总体设计;第二,学生被动接受,没有自主思考和参与的余地,制约了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第三,学生的学习被限制在课本和课堂,没有广泛的阅读量,同时,课时有限,造成学习内容的单调。笔者从事大学语文教学近二十年,从中摸索出若干经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新颖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基本是以教材为唯一的教学内容,并且单一地讲述教材所选择的文本;教学形式也是传统的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单一老式的教学方式。至于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做教师的也不得而知。而当今,对于大学语文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而其所具有的提升人文素质修养的功能越来越明显。因而,如何上好这门课程就成为新时期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共同需要应对的问题。
1.1立足于“文化”与“文学史”大背景下的教学内容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语文日益受到重视,带动了教材革命,市场上大学语文教材版本多样,结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侧重介绍不同文体的作品,例如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方面进行分类;有的则按历史朝代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类,不一而足。但不管如何分类,教师传统的授课内容都是从中选取一定数量的作品,给学生一一讲述。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只不过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延伸,难以取得期待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使得大学语文的教学不同于中小学语文,不再是“高四语文”,是许多教师一直去探索的内容。
“语文”既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亦是“语言文化”,现今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更为侧重的是“语言文字”,而在大学语文学习中,更应该侧重的是“语言文学”以及“语言文化”这两个领域。
北京大学孔庆东教授讲到,前苏联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把语文解决了”,到了高中阶段已经开始学文学史了,而我们的学生到了大学还是一没有文学鉴赏能力,二没有思考能力,三没有表达能力。由此,孔庆东教授说,“学大学语文是非常有用的”,并且认为学大学语文最后至少要达到“两个自豪”的教学目的:一个是对中国文化的自豪,一个是对自己能力的自豪?。基于这种认识,落实到具体内容上,笔者认为,首先需要加强对文化背景的学习。因而在授课过程中,首先需要给学生介绍的是东西方文化背景。例如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文化以及这两种文化长久以来对中国文人的人格、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在这种先行介绍的基础上,在让学生去学习相应的作家、作品,学生就更容易理解。
其次,需要加强对于文学史的了解。当今有很多大学生因为高考的压力,课外阅读较少,文学史的知识了解更少,因此在学习大学语文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孤立地去了解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不能将其放置在阔大辽远的文学史的背景中,这种学习,只能是皮毛的学习,不会深人骨髓。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众多的作家、作品,每个作家都有不同的生活境遇,每部作品都有不同的内容,表面看来是完全不同的;但我们知道在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中,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而这些文化的积淀对作家的心理、思维、人格、情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在教学中,笔者加强对文学史的介绍,使学生能超越个体、超越时空,对文学作品有整体把握,从而来认识到许多作品既有内在一致性,又有个体不同的风格。
例如大学语文选本中有李白的诗歌《月下独酌》,这篇作品很多同学都会背诵,但并不能深层次地理解。笔者在教学中,根据以上所述从“文化”及“文学史”两方面出发,首先让学生了解诗歌在唐朝的地位,以及李白在唐朝诗歌中的成就,使大家认识到李白是唐朝成绩斐然的大诗人;但为什么李白有那么多满腹忧愁的作品呢?这就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对诗人的影响。同时可以结合文学史中的其他文人来看,就更容易看到中国文人受到相似文化影响,人格高洁、不甘平庸,但一经打击而挫败的整体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去阅读《月下独酌》,就会理解得更全面、更透彻。
标签:研究生开题报告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