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2-12
运用“施坚雅模式”与历史地理学研究理念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中国社会民族学
“施坚雅模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集市体系理论和区域体系理论。笔者主要借用施坚雅的区域体系理论。美国学者乔治•施坚雅在《19世纪中国的区域城市化》[10]中运用区域体系研究法,第一便是中国区域体系,将中国分为九个大规模的区域体系;第二是空间能动观,指出区域内的城市是在地理因素与科技因素这两个变数影响下相互作用的体系;第三是时间能动观,各区域体系都经历着周期性的发展。这便是施坚雅的区域体系理论。20世纪80年代,施坚雅“主张‘区域周期’取代‘王朝周期’,进一步探讨了区域变迁的动因。”[11]20世纪90年代至今,“施坚雅与中国学者合作,在技术手段方面完善了分析中国社会宏观区域的模式。”[12]任放在解释施坚雅模式指出“是一种结构——功能分析模式”,其核心模式是“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13]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研究理念是人地关系观与尽全时空观,而时空观正好与“施坚雅模式”中的区域体系理论有交叉。根据“施坚雅模式”可以讲时空分为时间区域和空间区域。同样的可将“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的理念添加进去,即时间上的中心与边缘、空间上的中心与边缘。这两种研究思路完全可以运用到中国社会民俗学中,从不同的角度讲中国分为不同的区域,进而研究不同区域内的社会民俗。而这种区域的划分除了传统的划分观念外,完全可以运用“施坚雅模式”的理念划分,进一步结合吴宏岐教授的“区域差异、区域互动”[14]的观念进行系统的研究。社会民俗学在运用上述理念时,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小区域都会有占主导地位的中心区域,与占次要地位的或更加薄弱的边缘区域。时间上有个中心时间与边缘时间,即某一个类型的社会民俗特征会在某个时期较突出,这便可以称为中心时间;而另外的其他时间段这一特征又不明显,这便可以称为边缘时间。从社会民俗类型上解释便是中心类民俗和边缘类民俗。例如,中国古时候中原地区文化昌盛,处于一个中心地位,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中原地区民俗气息影响力最大。这主要是对研究社会民俗的时空划分,当确定了时空,将要研究的社会民俗固定在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范围内,而后研究区域间或区域内的社会民俗特征,进行区域差异比较,和区域互动研究,即区域间或区域内个小区域的相互影响。任何社会民俗的产生都不是孤立的,除了本身内在因素外,还要有外界环境的影响。如社会生活习俗方面,由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不同,及其区域生活方式与区域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一般如果以行政区划作划分的标准,一个省的区域内一般省会城市的社会影响因素会大一点,并且这种影响力是以省会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的,等到了影响最弱的地带,即边缘地带的社会生活习俗会与省会的生活习俗相对差距最大。《初探自然地理环境对民俗事象的影响》[15]便是从地理环境的区域地理分异,对于民俗事象的区域特征、地域分异等方面更产生重要的作用,指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都对民俗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不同区域内主要因素和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历史上由于某一时间区域内的人口空间变动,对空间区域生活的影响。如《魏晋南北朝时中国大陆移民对日本的影响》[16]中介绍了魏晋南北朝中国大陆移民大量东渡日本,形成了中国人移民日本的高潮。大陆移民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全面、深刻、决定性的影响,促使了日本社会飞跃式发展,对日本的社会习俗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从多种视角综合性研究的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将“施坚雅模式”与历史地理学的尽时空观念的结合方式,是研究社会民俗的主要出发点。运用“施坚雅模式”与历史地理学的尽时空观念的结合方式,是研究社会民俗学的新研究视角,在研究中国社会民俗的区域问题时,不只是仅仅考虑空间区域、时间上、研究内容上等因素,其实各个因素上都可以从区域的角度记性划分,就如施坚雅将“区域时间”代替“王朝时间”进行研究中国晚清时期的城市。另一方面,除了将上述要素进行区域上的划分,还可以再将具体的区域分为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这是“施坚雅模式”的核心模式。《中心的边缘与边缘的中心——邯郸在晋冀鲁豫交界区发展态势浅析》[17]中指出一般中心—边缘理论认为,中心是发达的,边缘是落后的,边缘依附于中心,处于不利地位。但笔者认为:中心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边缘也有其优势。这就进一步丰富了施坚雅的中心边缘区域理论。虽然是从城市的、经济的视角看待的,但是这一视角同样适用于社会民俗学的研究,而且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理念相结合跟能进一步完善社会民俗学的研究。如《客家历史节日民俗地理初探——以清代梅州地区春季节日为中心》[18]一文,采用典型区域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中心时间和空间,即清代梅州地区,找到了研究中的中心内容是客家历史节日民俗,这就进一步能够清晰的说明所研究内容的特性及演变的情况。虽然以上两篇文章说明了“施坚雅模式”与时空理念相结合方式的一个具体研究理论实证,但是如何能够更加科学的运用到社会民俗学的研究中还要进一步进行探讨。总之,从历史地理学视野能够更系统的研究中国社会民俗学,而社会民俗学的研究需要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理念和方法,即人地关系观和尽全时空观。而如何运用人地观与时空观的研究理念和方法,需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一是时空下的人地关系分析,也就是说研究社会民俗时,要先确定时间和空间(地域),而后进行时空下人地关系对社会民俗的影响和作用。二是时空的借鉴比较研究,进行社会民俗研究要明白不同时间进行区域间的异同、同一区域进行不同时间的比较、区域间事件的时间差的比较等等,这是进一步了解社会民俗的有力途径。三是系统区域与要素区域相结合的研究,由于现在中国社会民俗研究的细化现象,需要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系统性的分析,做到宏观、中观和微观有力的结合的研究理念。另外,当“施坚雅模式”中的区域体系理论与历史地理学中的时空理念结合到一起的时候,中国社会民俗学的研究会进一大步,首先是时间能动观和空间能动观的运用;其次是时间上、空间上、研究内容上的中心与边缘之分,以及要明白中心里包含着边缘,边缘里亦有中心;最后是再将“区域差异、区域互动”研究方法参入进去研究社会民俗。虽然以上这些理论多少也应经在研究领域中有所运用,但是要如何将它们进行一个比较科学地研究还需要深入的探讨。
地理学下的民间风俗学研讨就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
相关推荐:浅析地理美育的作用与渗透
标签:地理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