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2-12
同时注重与学生熟悉空间环境的联系,如引用王青等[2]“成都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其中提出了成都市城镇体系的五边形结构理论,论证了成都向东、南发展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引起学生的认同。3.广泛阅读期刊论文,拓展知识面。期刊论文代表业内最新的研究动向、研究技术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城市地理学的教学中,一是要求学生必须查看一定类型的期刊,如地理学报、地球科学进展、地球信息科学、经济地理等,使学生在系统学习城市地理学相关理论的同时获取前沿信息,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二是由教师提供一百篇以上的期刊论文及学术著作供学生参阅。所提供的资料一部分是教材上引用的期刊和著作的原文,如陈田“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系统的初步分析”,顾朝林“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初步研究”,管驰明等“100多年来中国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研究”;另一部分是教材未提及的相关期刊和著作,如宋小冬等“上海市城乡实体地域的划分方法与应用”,杨国安等“中国城镇体系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吴兰波等“中国城市建设区面积二十年的时空演变”,还有一部分是课程某一理论知识点的扩展研究及应用,如讲解“城市中心性”理论时,提供了周一星等“城市中心性与我国城市中心性的等级体系”一文,讲解“核心-边缘”理论时,提供史春云等“四川省旅游区域核心一边缘空间格局演变”供学生参阅。通过广泛阅读,拓展了城市地理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4.实时作业,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城市地理学教材内容布置适当的平时作业,这些作业必须进行一定的前期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运用一定研究方法,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如以下两个作业,一是“根据教材127~130页周一星先生都市连绵区演化模型,分析成渝经济区的发展阶段。”这个作业要求学生首先要查资料弄清成渝经济区所包含的城市,收集每个县市的人口和经济资料,然后根据教材24页的中国都市区的界定方法,界定哪些县市已经形成都市区,哪些还未形成都市区,再根据教材26页都市连绵区的界定方法看有哪些指标满足,而哪些指标不满足,最后绘制类似教材129页的图形,划定成渝经济区所处的发展阶段。二是“分析家乡所在的省(市、自治区)城镇规模体系分布的特征。”该题目要求学生首先收集家乡所在省(市、自治区)各城镇的城镇人口资料,然后根据资料,选择合适的分析模型,进行数据的分析整理,得出研究结论。这些作业涉及的数据量较大,学生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锻炼和挑战,更可以得到提高。
市区地理学课程教导方法诌议就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
相关推荐:浅析地理美育的作用与渗透
标签:地理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