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理学论文 > 地质学论文

平煤十三矿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分析

编辑:sx_wangha

2013-12-12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平煤十三矿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分析”,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平煤十三矿位于平顶山煤田的东北部,距平顶山市17km,辖区属许昌市襄城县紫云镇,归襄、郏两县管辖。矿区东西走向长15km,倾向宽2.3~5km,面积53.6km2。2008年核定年生产能力为210万吨/a,主采二1(己15、17)煤层,开采深度由-100m至-800m标高。矿井开拓方式采用一对立井、两个水平(-525m、-800m)分区开拓,采区上下山开采,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采煤法,现有己一、己二、己三3个生产采区和己四准备采区。
  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平顶山煤田构造形态呈现出地垒型的复向斜构造,其座落在汝河和沙河之间的分水岭地带,平顶山煤田的四周受到接近南北和接近东西向两组张性断裂的控制,构成的地垒型断块呈现多边形。其褶曲以李口向斜为主体,向斜西部倾向状张寨;东部翘起收敛,轴向为北西-东南方向。十三矿井田处在李口向斜的东北翼,襄郏一号正断层以南。详细构造如图1-1所示:
  ■
  图1-1 平顶山煤田九里山-十三矿地质剖面示意图
  受平顶山煤田的构造控制相对抬起的影响,导致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被切断,使平顶山煤田成为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李口向斜的北东翼浅部高,深部低,西北高,东南低,具有自流水向斜盆地的径流特征。总的排泄方向为南东,但是由于断裂构造的干扰,可能会出现局部复杂情况。天然水位动态变化,越近补给区变化幅度越明显。地下水的水质由西向东,矿化度由0.3~0.4g/l增大至0.5~0.8g/l。从总的情况看,由于地下水补给来源有限,地下水动储量并不很大。
  2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根据矿井的沉积条件、岩性、水力特征、含水层,以及隔水层的组合关系,和对可采煤层造成的影响,可将矿区内分为7个含水层组、4个隔水层。
  2.1 含水层
  2.1.1 寒武系灰岩含水层 寒武系灰岩为灰、浅灰色,隐晶质结构,坚硬。裂隙多被方解石或泥质充填或半充填。在全区有范围内,其中处于寒武系灰岩的钻孔有32个,厚度在0.55~92.86m之间。其中,位于溶洞及有溶蚀现象的钻孔有10个,高度最大的溶洞高1.37m,并且存在漏水的钻孔有5个,最大漏失量为0.14m3/h。单位涌水量0.0226L/s.m,渗透系数0.084m/d,水位标高-400m。水质类型HCO3·SO4-Na·Ca,矿化度0.77g/L。
  2.1.2 石炭系太原组灰岩含水层组 石炭系太原组灰岩是本区主要含水层之一,本层石灰岩层呈灰、浅灰色,隐晶质石灰岩、含大量燧石结核、致密、坚硬,局部含泥质呈褐色。地层平均厚度56m,灰岩4~8层,总厚20m左右,其含水层不均匀,富水性较强,水位标高变化比较大,矿区东部的己三采区水位约在-663.2m左右,而在矿区西部的浅部观测孔水2和2001钻孔的水位标高则分别为-221.3m和-106.9m。该含水层在矿区内又可分为灰6含水层和灰1-4含水层上下两段。

标签:地质学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