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理学论文 > 其它理学论文

浅析论日本町人和中国儒商伦理思想的差异

编辑:

2013-12-13


    这些话的关键点,在于将“俭约”与“正直”联系了起来,并说明“由正直至俭约”,而且区分了俭约与吝音。他还有许多论正直和俭约的话,如《语录》卷十一切忘怀而能守法则为俭约,“圣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随心之所欲亦成天下之法。”他不止一次讲“随法”就是俭约。这个“法”既是“物”之所具有的,也含幕府“实定法”之意,反映了石田梅岩思想的多重性与过渡性质。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对儒商的影响是全方位,多方面。所以对于儒商的“俭约”的伦理思想,还是要从传统的儒家思想谈起,儒家的始祖孔子虽没有很系统地论述过节俭问题,但他一贯主张节俭消费。奢侈豪华的生活方式是当时奴隶制礼节的一个显著特点,孔子却提倡朴素的礼乐制度和道德风尚。在他看来,“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宁固”,他认为人君能否守礼制,节嗜欲和尚节俭,直接关系到国家社极之盛衰存亡。对于一般庶民及士大夫阶层,他也同样强调应该用财有制,克俭持家。他提出“身贵而愈恭,家富而愈位”“中人之情,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失,纵欲则败。儒家都“俭约”的理解和认识,也是儒商对“俭约”的理解,在现有的历史资料的记载中,儒商中的晋商和徽商在经商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的认识到“勤俭”“节约”是经商之根本。深明其重要性。
4、町人与儒商的社会生存背景导致差异的产生
    从町人和儒商的各自社会生存背景来看,二者的当时在各自的国度里所处的地位和身份基本上相同,都是在当时商品经济逐渐发展的过程中,重农抑商的观念逐渐的有所改观的前提下,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而町人对“仁”和“义利”的理解与儒商却有很大的差异。但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町人和儒商对待“诚信”的观点,确不近相同。虽然二者理解“诚信”的前提都是指在经商的过程中要“诚实守信”,“不欺不诈”,但在深层次的理解方面就有所不同了。町人对“诚信”的理解是把“诚信”在经济交往的过程中的普遍意义,上升到了道德层面,诚信在维护商品经济交换安全的同时,也是个人修养和品德的体现。在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下,“诚信”无论在圣人的思想中,还是在国人的道德实践中都不是最基本的道德义务,它必须服从其他的道德原则,信随义走,“讲信”总是和“重义”相联,“背信”和“弃义”相关。“诚信”总是游离于“义利”之外,因此儒商的对“诚信”的理解并没有上升到道德层面上来,儒商的诚信道德总体来说是适应自然经济状态的诚信观,儒商讲诚信的目地,则完全是为了商品经济交换的安全,在儒商“诚信”道德选择背后,实在也埋伏着物质利益驱动。对“诚信”的不同的理解,虽然是在町人与儒商的伦理思想中一小部分的差异,但也深刻的影响着各自伦理思想体系的构建。

浅析论日本町人和中国儒商伦理思想的差异就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 

相关推荐: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水文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热解氧化石墨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性能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