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1-02
若知L n ,则可求出圆内接正2 n 边形的面积:
刘徽认为,“觚面之外,犹有余径,以面乘余径,则幂出弧表”:
S2 n S0 S n + 2 ( S2 n - S n ) = S2 n + ( S2 n - S n ) ,
“若夫觚之细者,与圆合体,则表无余径. 表无余径,则幂不外出矣. ”
limn →∞S2 n S0 limn →∞( S n + 2 ( S2 n - S n ) ) = limn →∞( S2 n + ( S2 n - S n )).
即在n 趋于无穷大时,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就是圆面积.
2.2 折中的无限分割方法
关于量可分的两种假定,在中国古代对应着两个命题.“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尺棰命题”中隐含着一个量无限可分(潜无限) 的假定. 而“非半弗斫,说在端”的“非半弗斫”命题则认为一个量是有非常多的极微小的不可分部分组成的.
与西方的数学家不同,中国古代的数学家从未受到无限问题的困扰. 刘徽在遇到无理数时采用“开方不尽求微数……”. 显然,尽管刘徽对“开方不尽”的理解比前人深刻,但中国古代数学重视实际的传统的确是限制了对 理论 问题作更深层次的探讨. 因而,这也阻碍了无理数的发现. 刘徽认为只须得到无限接近的一个值就可以;因此他只关心重要 计算 方法,而根本不用考虑这个无限问题本身的性质. 对于割圆术,刘徽显然受墨家思想的 影响 很深,而且刘徽对割圆术的处理也比较符合中国古代数学讲求直观的传统.
另外,从墨家的传统来看刘徽的处理也较好理解,实际上刘徽在无限的运用上,其思想和墨、道两家一脉相承[5 ] . 刘徽将道、墨两家的无限思想辩证地统一起来, 即无须由于受到无限的困扰. 刘徽道“……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和体而无所失矣……”. 同样,刘徽在“阳马术”(四棱锥体积) 中说道:“半之弥少,其余弥细,至细曰微,微则无形,由是言之,安取余哉?”[6 ] 这里刘徽对待无限的态度是作一个可操作的程序“割之”(或阳马术中的“半之”) 的动作. 同时这个动作又可无限地做下去,那么在极限过程下正多边形的周长即为圆的周长. 这种辩证的极限思想使有关“量的可分性”假定都得到了解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徽的极限思想与 现代 的微积分思想一致.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刘徽的割圆术与微积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数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