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中外合作办学意义与存在问题思考

2010-10-26

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模式。通过合作办学和外方直接参与管理,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学位评定制度、教学评估、课程评估和管理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国际化。

引进了国外最新的教材。通过合作办学,引进了国外最新和优秀的原版教材和参考书,加快了我国教材更新的速度,紧扣教育发展的国际步伐。

加快了教师和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合作办学,聘请国外知名教授、专家或院士来我国高校担任荣誉或兼职教授。邀请国外优秀教师来我国高校讲学与作报告,同时选派我国合作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境外合作学校学习与进修,了解、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的教学与管理理念与方法。高校人员交流的互动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了教师的双语教学的能力,巩固了基础知识,拓宽了视野,了解了教学与科研发展的最新动态,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促进了师资与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国际化。

促进了青年教师科研项目的国际化发展。通过合作办学,邀请外国专家讲学、作专题学术报告,激发了青年教师力求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探讨学术问题的合作欲望,使他们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进一步拓宽了视野,结交了国际朋友,了解和获取了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信息,有力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和水平。

促进了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国际化发展。通过与国际合作教育机构的深入合作与交流,合作办学逐步从教学发展到合作科研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双方以大学的研究力量为依托,以政府的支持为后盾,努力开发和发展高科技工业园区,通过大学——企业——政府之间的相互关联,互动互补的三边关系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创建了企业孵化器,促进科研成果、专利和技术的转让及应用。产学研的发展又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注入了新的活力,加速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促进和加快了我国教育的国际化。通过合作办学,使我国教育走向世界,融入国际社会,把中国教育推向国际教育的大舞台。让世界更加客观、全面、多角度地了解中国教育。通过合作办学的教师和学生互动使我国教育真正走出去,使中国的声音、形象和教育在国际教育大舞台上得到重视和赞誉,同时有力促进了我国留学生工作的发展,加快了我国教育的国际化。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应运而生的一个新鲜事物。它不但直接引进了境外优质教育资源,而且使我们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性与重要性,使我们确定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合作办学,我们将促进人员交流、课程设置、科学研究、管理机制的国际化。

但合作办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磨合与改进。有些合作办学体为了吸引生源盲目开办新专业,热门专业,如电子商务,物流等,根本不考虑其办学的基本条件能否满足这些新专业的要求,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导致学生入校后没有专业师资授课,学生很多依靠自学。配套设施如实验室,实习基地都没有建立起来,使学生既无理论又无实践。缺乏专业书籍,专业知识贫乏。这在客观上严重影响了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同时,合作体的师资建设满足不了办学的基本要求,普遍存在着师资队伍结构层次不合理的问题。由于师资水平低,教学效果不佳,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受教育者付出高额学费却享受不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另外,也有合作办学体在文凭管理上不够严格,存在乱发文凭的现象。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不断发展,获得学位的形式越来越多,现在甚至出现了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获得国外文凭的现象。目前社会上的一些办学组织尤其是一些不具备开展研究生教育资格的机构,与境外机构举办所谓“学位课程”“研究生班”等各类项目,刻意模糊办学的非学位、非学历培训性质,未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核准,擅自在办学活动中变相授予学位。根据有关规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负责对合作办学项目授予境外学位进行核准。如果没有制约,势必导致滥发文凭,直接损害学生利益和中外合作办学的顺利发展。由于管理不规范,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引进了一些在国外办学历史短、层次低的高校教育资源,并且夸大宣传、吸引生源,看重经济效益和赢利分成比例,对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不是很重视,不问教育质量只求投资回报。这种利用我国政策盲区、以“卖文凭”假合作的营利行为并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