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为您提供各类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 要:当前在沿海大开发逐步向西部大开发推进过程中,不能淡化海洋国土和海权意识。不管从中国历史看还是从当前国际背景看,今天我们必须聚焦海洋,聚集南海。迫切要求加强全民族海权观教育,并将它落实到实处。这是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海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多么重要,用100多年前美国学者马汉的话说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通过海权,它才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当前在沿海大开发逐步向西部大开发推进过程中,不能淡化海洋国土和海权意识。今天我们必须聚焦海洋,聚集南海。南海诸岛之争集中体现在海洋国土的主权之争、归结为海洋资源和航道安全之争。海权之争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斗争。中国海权,就是“权利”部分而言,包括实现中国“海洋权利”和“海洋权益”两部分。[1]需要大力加强全民族的海洋观教育、增强海洋国土和海权意识,这对加速建设海洋强国意义重大。
1 从近代中国海战失败的原因看海权观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在相对稳定的地域中持续和发展,西部由高山屋顶作屏障,中国的东南方是辽阔的海洋,它提供人们渔业和盐业资源,除了有点风浪外,没感到有威胁国家安全的地方,中国的统治者长期将海洋当作对外防御的天然“长城”,影响国家安全的地方主要来自北方,于是就修建了中国的万里长城。15世纪初郑和七下西洋,算是中国历史上的光辉一页。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起,到1433年结束,前后长达28年,先后有208艘船和2.78万人参加了这八次航海活动,足迹遍及30余国和地区,打通了中国到东非海岸长达15000英里的交通,其规模、人数、船的吨位、航海里程、航海技术等等方面,都远远超过后来西方的航海探险家发现新大陆的航海活动。[2]
但中国人也只是把海洋当作夸耀国家的演戏舞台、没有真正认识到海洋的价值。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才发觉有来自海洋安全的问题,开始了海洋防御的里程,但是越防国家损失越大,越防越对海洋恐惧,因海洋而割地赔金,因海洋而丧权辱国。
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晚清政府开始加强海防。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海防战略有了提升,由海岸变为海疆防御,开始建设海军,创设北洋、东洋、南洋三支舰队。北洋海军到1888年已被誉为远东最强海军了。然而,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还是败得惨不忍睹。追究其原因,除了政治腐败,没有大海洋的思维、以陆地为基础的守势战略、也是导致海战失败的重要因素。
没有制海权不行,有了较为强大的海军为何还是不行?其根本原因就是从掌权者到普通老百姓缺乏大海洋的观念,缺乏海洋文明能够带给人类无限利益与福音的认识。中国没有适时的进入海权国家,没有唱响海洋蓝色文明,总之,明朝郑和下西洋的辉煌一闪、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灭都证明了一个命题: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肯定成为不了海权大国,但有了强大的海上力量也未必就能成为海权大国,它需要有海洋制度、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三个条件作孵化器。
因此,今天我们面向海洋,对13亿国民加强海权观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2 从现阶段中国海洋意识的匮乏看海权观教育的迫切性
先举个韩日对海洋意识的例子:韩国著名的“独岛光荣”事件值得我们深思。韩日之间有一个小岛,长不过200米,全是礁石,不生草木。韩国人称之为独岛,日本人命名为竹岛。这个小岛在韩日关系中的地位,恰如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二战前,日本占有该岛。独立之后的韩国宣布对该岛拥有主权。1953年5月,日本右翼人士趁韩国正为朝鲜战争所困之时,登上了这无人的小岛,修建起了标志物。而韩国人是怎么做的呢?在日本人登上独岛之后,一个23岁的韩国青年洪淳七趁战争期间枪支管理不严,通过非法手段采购了一批枪支,召集了几个热血青年,渡海登上了独岛,赶走了日本人,在岛上升起了第一面韩国国旗。
在那之后,洪淳七靠着一杆步枪,独自一人守卫独岛三年零八个月之久。在他的日记里,记载着无数次和日本舰艇、渔船对峙的记录。后来,韩国政府彻底从战争中脱身出来,派出海上警察完成了对独岛的控制,洪淳七才结束了神圣的“守护国土大业”。但韩国政府没有惩罚他的“无组织、无纪律行为”,也没罪责他私买枪支,反而颁发勋章,表扬他的爱国行为。目前,韩国军队已牢牢控制了这个小岛。韩国在独岛常年派驻34名警察,同时配置了驱逐舰,快艇、直升机,随时戒备日本渔船和海军舰艇的侵犯,令日本船只不敢轻易越过雷池一步。日本人除了口头抗议,别无他法。韩国青年洪淳七,一个人一杆枪登上“独岛”赶走日本人,插上国旗,一守就是三年多,最终在个人的努力和全民的呼声中,韩国政府出兵收复管理,这是全民海洋意识的体现,对国家海洋主权维护的意识。
日本政府的海洋意识教育更是一种自上而下提高的典范,前面的3.4节(实行海上囤田战略)已提到,日本对位于东京以南千余公里外海洋中一个名叫冲之鸟礁的地方,却是“精心打造”,投资700多万美元用来在此礁人工养殖珊瑚,企图以此来宣布主权,为其开发附近丰富的海洋资源提供方便。
再看我们的祖国,因人们长期围绕“黄山、黄河”生活养家,沿着“长江、长城”糊口养育,对陆地文化的感情根深蒂固,对海洋的感情直到今天还是那么的浅薄,以致于深表遗憾!据报道,共青团曾对上海大学生做过一次调查,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版图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而不知道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许多大学生更不知道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海洋国土的基本概念。有高知识文化水平的大学生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文化水平相对低的群众了。在中小学初级的地理历史教材中对中国海洋历史地理的讲述是少之又少,而上面中国的版图描绘,只是以陆地疆域为主,而我们管辖的海洋呢?在日常生活中,海洋文化意识的缺失更是屡见不鲜,中国跨世纪的标志性工程——北京“中国世纪坛”,为了展示中国的疆界,就用760块方砖组成代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居然只字没提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上海市“东方绿舟”教育基地知识大道上的历代中外名人雕像,其中有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却没有当年盛极世界的明朝舰队统帅郑和下西洋,这些海洋文化意识的现状多么让国人触目惊心、心急如焚啊!
美国海洋战略家马汉在《海权论》中说过,一个民族的强大与发展,将取决于这个民族的海洋文化的建设,海洋意识观念的强弱。是的,海洋文化是相对于大陆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开放型文化。它是千百年来沿海人民顶狂风、战恶浪、不畏艰险、勇于拼搏、敢于冒险的精神的结晶。海洋文化在任何时代都代表了当时的一种先进文化,海洋文化较之于内陆文化,更具有开放性、外向性、多远性、兼容性、冒险性、开拓性和进取性。
3 增强海洋意识,加强海权观教育的手段、方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更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在这进程中,维护自己的海洋主权、捍卫领土完整是首先要完成的任务,而来自海洋方面的挑战包括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中国海问题构成了中国所面临的最棘手的几个问题。[3]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个民族海洋文化观,培养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3.1海洋国土知识在中小学课本中占重要位置
今天要解决海洋教育和宣传问题,就应该大力宣传海洋国土观念,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把人们根深蒂固的大陆意识尽快转移到现代海洋意识上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陆地空间不足,资源有限,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海洋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的教材中应增加海洋国土和海洋资源的内容,在中华民族的幼小心灵中迅速植下一颗绿色的海洋心,将中国的版图面积=960万平方公里+300万平方公里的概念牢牢固化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溶化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
当前中国海洋安全形势严峻,,我们的“三海”即黄海、东海和南海均与周边国存在主权争端,面临着海岛归属、海域划界争议、海洋资源争端、海上通道安全、台湾问题、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等一系列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与挑战,有些问题,经过我们努力可以在我们这一代得到解决,有些问题看来只有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来加以解决。因此,这些海洋意识与中国的海权现状应该如实的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海洋国土知识在小学课本中应占重要位置。这一点日本就做得比我们好,他们的海洋意识比我们国人强。
建议在中学课本里,在《中学地理》中开设专门的课程《中国海洋与海洋权益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