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

2012-10-22

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不仅要求他们很好地掌握信息知识、信息理论,同时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能力、兴趣、品德的实际,联系信息技术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运用的实际,联系当代最新科技成就的实际等,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让中学生用制作多媒体文稿的方式,来演示某一化学试验的现象、过程和特征。

2、 因材施教原则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和家庭提供的信息技术环境条件不同,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差异,在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质的过程中,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例如,在理论教学中,教师不是一味地讲授同一难度的内容,而是利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面向全体学生讲授,然后在余下的时间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对于优等生,可以提出一些提高性的题目,指导他们上机完成;对于中等生,指导他们上机练习和巩固本节课知识;对于差等生,教师给予重点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

3、 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中小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过程中,依照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形象,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充分感知,进而抽象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运用直观性的语言和其他更具直观性的教具(如挂图、录像、计算机等),使学生获得具体认识,形成鲜明表象,为思维的发展打下基础。例如,讲窗口的基本操作、键盘及键位时,不应脱离机器在黑板上讲;尤其在讲授WPS这种操作性非常强的软件应用时,更离不开演示。

4、 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针对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现代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许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改变,如CPU的型号不断更新,主频不断提升等。这就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动向,多阅读新资料,多使用新软件,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向中小学生传授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5、 协作性原则

有效的协作能够使人们更快乐、更充分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分享他人的思想观念而后做出回答,有利于激发动机,改善思维,加深理解,相互促进。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其他陌生的专家、学者及学习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机会大大增多。团体研究、合作学习、小组问题解决以及任务分配的讨论均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得到加强。因此,在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质时,应遵循协作性原则,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合作。例如,在学习电子邮件的使用时,两个学生可以合作,一个发邮件,一个收到邮件后做出回答。

6、 系统性原则

社会是一个大系统,由包括教育系统在内的众多系统构成。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不只是教育部门的责任,也是国家、社会以及其他部门,如经济部门、宣传部门的责任;不仅是教师的任务,也是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行政人员、计算机专家和学生家长的任务。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要深入研究,计算机专家要加强指导,教育行政人员要积极配合,学生家长要全力支持,只有各方面协调一致,共同努力,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二)中小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措施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提交了一份《关于信息素质的总结报告》,提出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评价和使用所需的信息,有效地利用所需的信息;有信息素质的人最终是指那些懂得如何学习的人,懂得如何学习是因为他们知道如何组织信息,如何找到信息,知道如何利用信息。从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出发,根据信息科学本身发展的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可采取以下措施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

1、深入研究,加强论证,为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信息素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随着近几年来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在我国出现的,许多与信息素质有关的问题还未解决或还未完全解决,需要深入研究,加强论证,为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提供理论上的说明、指导。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①目前国内和国外已有哪些与信息素质有关的研究文献、研究资料,对信息素质的研究已取得了哪些成就,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②信息的管理、组织方式对整个学校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所产生的影响中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

③信息资源的特征(长度、格式、年限)如何影响其效用,如何对信息资源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

④由于电子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强烈冲击,传统媒体的地位和作用将如何变化;

⑤进行控制实验,将基于资源的学习与传统条件下的学习进行对比研究,看学生从中获益多少,等等。

2、全社会协调统一,共同努力,为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

社会是一个由诸多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信息素质教育也是一项规模庞大、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因此,国家的各级组织和机构应协调统一,代表政府、教育、工商、新闻各界的知名人士应共同努力,尽力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良好氛围,推动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例如,举办信息素质研讨会,组织研究和传播信息素质的社会团体,出版与信息素质有关的刊物、书籍,建立信息素质网站;同时,向中小学生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信息资源,引起媒体关注,加强舆论宣传力度,培育有利于信息素质培养的氛围。要让在校的中小学生认识到,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从各种资源中搜集、获取信息,如何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综合和评价,学会探索,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3、开展文献信息课教学,加强计算机网络化建设,为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提供实践保证

目前,我国中小学基本上没有开展文献信息课教学,中小学生缺乏系统的文献信息知识教育,缺乏有关文献信息检索、鉴别、归类、整理的技能训练。因此,应重视和开设文献信息课,循序渐进地向中小学生系统传授有关文献信息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和熟悉各种信息源(图书馆、因特网等)的使用规则和方法。在文献信息课教学中,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尽量把复杂的图书、期刊检索途径与检索方法用通俗化的语言加以阐述;同时,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教给学生通过查找书刊的索引号、期刊名、书刊分类目录等途径快速地查找到书籍的方法。在开展文献信息课的同时,学校必须加强电子图书馆建设、计算机网络化建设。如果没有一个方便学生查阅和拥有丰富信息量的现代网络化的图书馆,那么教师和学生们一旦遇到难题或需要查询信息资料就难以在短期内获得及时的信息支持,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学校的信息素质教育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要想使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突破,就必须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管理的投入,使馆舍、库藏书籍的数量、质量、管理员工的业务素质、管理水平、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水准迈上一个新台阶,以适应信息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4、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是中小学生信息素质培养和提高的关键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表的教育报告中所指出的:"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也即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在传授人类积累的自然知识方面以及在开发人类创造力方面,教师始终是主要的责任者,始终起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转变,没有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信息素质教育,当然也不可能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因此,应建立和完善在职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使各类学科教师对迅猛发展的教育信息、网络技术有一个及时、全面的学习和了解;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优势对教师进行训练,如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从理论到实践综合训练,利用各种局域网、互联网方式,突破时间限制,不脱产从网上学习;应进一步加大学校教育投资,加强教学软硬件建设。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认识,强化信息意识,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为教学服务,创设有利于中小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学习环境,指导、组织他们感知、探索、协作,学会发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同时,给教师提供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学科领域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为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5、增进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常规课程的整合,为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探索新道路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因此,应充分发挥其作用,把信息素质的精神、意识、伦理整合到其他常规课程的教学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在小学阶段,信息素质教育可结合语文、数学、自然等学科的教学,以游戏软件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文化娱乐活动,操作、接触、熟悉电脑,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和价值,对计算机网络先产生一种好感,进而产生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在中学阶段,信息素质教育除了把它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外,还要开设专门的信息素质课程作为必修课。教学内容除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外,还应包括对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的要求。例如,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对个人信息和著作权的保护,对信息使用、发布的责任;对学生探索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一些学校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探索,如上海市宝山区虎林路小学在Internet环境中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探索实践中,通过"明确方向,提出建议;主题搜索,制作卡片;归纳整理,阅读理解;展示观点,深入认识"这样一个学习流程,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吉庆.从计算机文化到信息素养--计算机教育观念的发展〔J〕.外国教育资料,1998,(6).

〔2〕 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3〕 张景升.现代教育中的教师信息素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3).

〔4〕 吴岚.知识经济时代与教师的信息素质〔J〕.电化教育研究,2001,(1).

〔5〕 吕耀怀,刘玮玮.信息活动的双重规范及其相互关系〔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6〕 Anderson,B.B(1997).To be Hypermedia is to be literated:reading,writing,arithmetic and hypermedia literacy as basic skills〔J〕.EMI,33(3)110--113.

精品学习网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