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加强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的思考与对策

2012-10-24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内容摘要: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工作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我国的大中学校德育工作中,对于德育工作衔接规律的探讨与研究还比较薄弱。笔者着重探讨了这一问题,并从德育衔接工作的领导、交流管道、网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中学校德育衔接;思考;对策

为了明确大中学德育衔接工作的目标,探索大中学德育衔接的规律,我们对武汉市一中、二中、四中、十一今、十六中、二十六中等6所中学、武汉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江汉大学等3所大学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查,通过集体座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中学校德育工作衔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一生的路很长,但关键的就在那几步”。德育工作是有内在规律的,是一门科学,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我国大中学德育工作中,德育工作衔接规律的探讨与研究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因此,亟待摸清其规律,加强对德育工作衔接的科学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德育指导思想。

搞好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关系着大中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尤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今天,认真搞好大中学校德育的衔接更显迫切。所谓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工作,是指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人才这一目标过程中,担负着不同任务的大中学校德育,根据本阶段任务要求和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而搞好分工与协作。在这里,衔接的宗旨在于使人才培养能不间断地进行,在不同阶段之间不要出现任何断档、混乱的状况。一是衔接对照的标准应是培养目标与要求,出发点应是不同阶段学生思想发展规律和状况。二是要全面认识学校德育现状,找准“切入点”。三是要精心安排,强调落实:要抓住重点、抓住中心,要抓好德育主要方面的衔接。为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搞好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定出措施促进德育衔接工作尽快到位

(一)切实加强党对德育工作的领导

1.充分发挥大中学校各级党组织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作用。各级党组织要使团委、学生处(政教处)、班主任、输导员、两课教师等方面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大中学校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强有力的德育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强化德育衔接工作。

3.强化德育在学校工作中居于首位的意识。明确德育衔接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至关重要性,加强对衔接工作的科学认识。

4.对于各种有关大中学德育衔接的建议进行汇总、归纳,不断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确立德育工作中的重难点,提出对策,指出方向、不断指导德育衔接工作顺利开展。

(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措施.运用行政调控职能促进德育衔接工作

1.要提出一个横向到位、纵向贯通的杨达的大中学校德育衔接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对策,提出保障措施。

2.建立大中学校德育工作衔接评估体系。拿出成熟的衔接考核评估标准,建立定期的检查评估制度,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者的岗位责任制。

3.教育主管行政部门要定期检查大中学校德育工作衔接的进展情况,进行评议,提出建议,督导其整改,不断提高德育衔接水平。同时给予德育工作搞得好,抓得有实效的大中学校和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从而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4.各级科研主管部门,尤其是各级教育科研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大中学校德育衔接理论研究的支持力度,更多地发布相关课题,加大经费支持和理论支持。

二、加强交流,完善大中学校德育工作衔接的交流管道

(一)加强大中学校、尤其是重点中学和大学一年级德育工作,抓好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中学德育要具有前瞻性,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中学生初步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他们高中的学习更有内驱力。同时,中学也要有意识地介绍大学学习与生活的一般要求和各级各类大学对于中学生的特殊要求,使尚未成为大学生的中学生们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一个初步了解,不至于将来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大学也要加强对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德育工作。第一,除了一般性的思想调查相思想教育外,大学德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与辅导员要多与新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与生活,倾听他们的呼声,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及思想上的困惑,通过面对面的接触,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第二,要加强管理,帮助新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是,由于当前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娇惯下养成不良的习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一年级必须严格管理,在管理中育人。第三,更多地开展人文讲座和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理论和道德素养,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建立并完善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工作的交流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