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教育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试论

2012-10-25

小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维护的教育对策,关系到小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能否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顺利发展,关系到能否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维护有效地提高广大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习心理素质。小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维护所关注的不是从学习心理异常到学习心理正常的转变,而是从一般学习心理健康水平向更高学习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学习心理素质的教育。小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维护的教育对策笔者认为应该面向全体小学生,为了他们学习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综合考虑家庭、学校、社会等相关因素而制定的一系列有效对策。

3.1家庭教育:唤醒少年儿童的内在潜能与求知欲望。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青少年最早接触社会的场所,家庭的经济结构、社会地位、父母的文化程度、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成长与发展都将产生相应的影响。其中,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学业期望与孩子学习活动中的自我价值感有密切关系。国内外学者有关与个体自我价值感研究的结果也一致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培养孩子适当的客观的自我价值感应视为学习心理健康维护的首要因素。儿童自我价值感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以家长、教师和同伴对他的评价为参考系,逐步使之内化为自我评价的准绳,并伴随着相应的内心体验,从而形成了自我价值感。因此,家长应该设法使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小学生的客观实际相一致,要激发小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帮助小学生进行正确学习归因,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在实现期望的过程中,根据学习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原有学业期望进行调整。同时,家长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创设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较客观的自我价值体验的生活情境。[35]对成功体验多的小学生设置适当的挫折情境,对遭受失败较多的小学生则尽可能提供发挥他们优势的机会,让他们积累成功的体验;同时,家长还应帮助他们对成功与失败进行客观的归因,让小学生正确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成功与失败。

3.2学校教育:塑造学生终生学习的条件与基础。

3.2.1开展学习态度训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小学生学习态度是小学生的整个精神面貌在学习行为上的综合体现。它主要受到小学生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影响。从小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来分析,“学乐、乐学和勤学”是三个不同水平的层次表现。从感到学习是愉快的,进而能以稳定的情绪从事学习活动,最后上升到伴随坚忍不拔的意志去从事艰苦的学习,这是学习态度培养的必由之路。加强小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心理健康对学习、成长的重要性。注重小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在他们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成功的鼓舞下,小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学中注重“榜样”的作用,促进小学生态度发生转变。及时反馈,对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反馈不但要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而且要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情况给予反馈,这样小学生就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或不足,对于学习态度积极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反馈能够进一步激起学习的愿望,利于积极态度的强化;而对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小学生,反馈能促进他改变不良的学习态度。给小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小学生能够从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多给小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3.2.2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归因,正确认识学业成败。

通过小学生学习归因训练,使小学生能够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学习,学会用正确的归因方式灵活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成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获取优异的学业成绩,是学习归因训练的目标,也是整个学习心理品质训练的要求。影响小学生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能力、努力、教师水平、学习方法、任务难度、成就目标等。对小学生进行训练要围绕着这些因素进行的。在成功的情境下,让小学生做出能力、持久努力等内部的、稳定的因素归因,增强其成功的期望和与自尊相联系的积极情感,使其继续趋向成就任务;而在失败情境下做出心境、临时努力等不稳定的原因归因,使其维持相当高的成功期望,不产生消极情感,并坚持、趋向成就任务。在课堂情境中对中小学生进行了归因训练的探索,让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灵活地归因,积极地监控、反馈、调节,加强了群体间的交流和各科目间的协调,使小学生的归因向积极方面转化,进而提高了他们学业成就水平。

3.2.3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小学生学会学习。

小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是渐进的过程。从总体上看,小学生的学习策略有一个从无到有,从自发使用、他人暗示使用到自觉使用的发展趋势;同时,小学生所使用的策略水平也不断地由低到高地发展。但是,相对于中学生或大学生的学习而言,小学生的学习策略除了具有发展性、迁移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外,更突出地表现为相对简单性。小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训练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某些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策略训练的认识需求,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并相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其次,开设学习策略训练课,诸如课前预习策略、课堂活动策略、复习记忆策略、高效解题策略、总结考试策略等相关知识。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提高他们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再次,加强对训练的监控和反馈评价。教学监控是一个重要的常规教学策略,在学习策略训练这种特殊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小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因为学生只有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情境中自始至终地不断审视和监察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最终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学习策略,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原有学习策略体系。

3.3社会教育:形成全民学习的心理氛围。

小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维护,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配合,共建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小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维护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教合一”,共同产生教育合力,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参与小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维护的局面。[42]在学校范围内营造学习心理健康维护的氛围,通过其中的耳濡目染,获得熏陶和发展。学校开展学习心理健康维护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和科学的人才观、就业观、学习观,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学习心理健康维护的环境与氛围,让小学生在享受家庭生活的同时,自主地完成学习心理健康的成长与发展。此外,学习心理健康维护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使小学生在与外界的接触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参考资料。

1.梁海梅等,《成就目标对青少年成就动机和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心理科学,2008(5):332-335。

2.刘晓惠等,《对超常教育实验班与普通班学生学业情感态度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3):31-34。

3.马颖等,《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1)74-79。

4.杨秀君,《学习成功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10,59-71。

5.杨秀君等,《学习成功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心理科学,2004(6):1291-1295。

精品学习网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