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活动来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2、提高专业水平。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广泛阅读和专业实践提高专业水平。
3、培育个人品德。大学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培育良好的个人品德。
4、锻炼沟通能力。大学生应通过学习一些沟通技巧,进行适当的沟通训练来提高沟通水平。
5、提升组织能力。目前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大学生个体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组织各类活动,并善于总结和积累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个人组织能力。
(三)择业前积极心理调适。
1、自我转化。当发现不良情绪很难控制时,可以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
2、自我宣泄。当挫折带来焦虑和紧张时,最简单的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莫过于“宣泄”。但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一定要适度。
3、自我反省。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冷静对待,控制心境,摆脱干扰,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4、放松训练。如果在择业过程中遇到不良心理反应,可在有关心理工作人员指导下尝试进行放松训练。
5、理性情绪。要设法将人的非理性观念转化为理性观念。消除不正确的想法,毕业生要分析自己有哪些消极情绪,从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相应的非理性观念,有效加以纠正,并推动自己向理性观念转化。
参考文献:
[1]申倩倩。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5)。
[2]白文龙。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3(5)。
[3]金怡,姚本先。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研究与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
[4]陶荣兄。浅谈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J].学术纵横。2009(4)。
[5]秦文佳。铺导员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角色与调整[J].就业指导。2010(3)。
下一篇:关于高校预防腐败犯罪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