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理原则及策略
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对于良好班风的培养和建设往往十分不利的。但是在对待这种非正式群体的错误行为时,教师一定要克服急躁心理,冷静,得当,及时:
首先要明确指出其行为的错误性和严重性,教育谈话十分必要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事。教师要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既要和风细雨,又要雷霆万钧,在可以接受的场合和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切忌简单粗暴。其次讲究处理的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处理得当,会对他们直到正面引导的作用,而处理不当,则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使他们“团结”得更紧,跟集体的距离拉得更远。
具有负面影响的非正式群体在班级中的存在,往往使得整个班级很难团结一致,就像一个刚做好的泥胚不小心掉到地上缺了一个角一样,要把这个角捡起来,重新融入到这团泥当中去,这就要班主任来做工作了。但学生不是泥巴,要使他们逐渐缩小与班级的距离,让他们重新与班级融为一体,班主任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
首先要细心观察。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通过细心观察,一方面可以及早发现他们思想上一些不好的苗头,及时做好教育疏导工作,把这种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通过细心的观察,你会发现,其实他们也并非一无是处,在他们身上,也有一些闪光点。比如,在他们中间,有些学生的字写得很漂亮,有几个学生则是体育活动的佼佼者,多次在校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光,而有的学生则在某一方面有特长。凡此种种,只要一经发现,班主任务必在一些公开的场合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激励他们,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觉到班主任的目光始终追随着他们,关注着他们。
其次是关心。非正式群体尽管会对班级造成这样或那样的负面影响,得对班主任而言,不能因为其难管就不管,听之任之,让他们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每个人都有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都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非正式群体也是如此。因此,作为班主任,不能对他们另眼看待或置之不理,而应该把心放正,应该在学习上、生活上对他们多加关心,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及时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同时发动班里的其他同学,多跟他们交流、接触,让他们认识到,虽然在平时他们与班级其他同学的矛盾较深,但同学们仍然重视他们的存在,仍然关心着他们。
最后是耐心。要消除非正式群体与班集体之间的隔阂,要使他们重新融入到这个班级,班主任不仅要做大量的工作,同时也要充分估计到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班主任还要有足够的耐心。人的转变是有一个过程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也经常会有一些反复,今天表现不错,明天可能又有事了,对此,班主任不能急躁,不能失去信心,应该相信,“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学生是人,具有人的感情,教师的付出他们是可以感知的。他们的回报就是他们的转变和发展。
对于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要促使他们从负面走向正面,一方面不能姑息他们的错误,但也不能一味地采用“下猛药”的方式,而是应该采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既要有严父的批评,又要有慈母的关怀,双管齐下,才能逐步见效。
总之,教师要本着“带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精神,坚信学生是可塑的,形成自觉地处理问题的意识,并不断地积累方法和经验,非正式群体一定会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学生一定成为“真人”!
下一篇:教育学论文:小学数学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