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在小学教育工作者中相对来说工作量较大,班主任极其微小的一言一行有时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学生在校时间毕竟有限,还有将近2/3的时间在校外度过。小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他们重视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光在校内,走出校门也同样。社区教育的结合,能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全面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向正确的方向积极发展,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例如,利用社区力量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供各种辅导或指导。春天─━放风筝的季节到了,我班就联合社区组织了一次怎样制作风筝的活动,学生们在玩玩做做中学会了不少知识。
班主任工作怎样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
一、 树立学生的"小公民"意识,建立制度保证
很多小学生都明白在学校要成为一名好学生,就应该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主动、活泼、和谐的发展,但是他们在家庭、社区中,或许由于儿童的天性或许由于如今独生子女众多、家长平日的娇生惯养,从而对自己在社区中的角色不太明白。学生在校内不会毫无顾忌地往地上丢纸屑,而出了校门便会。正如大部分家长所说的,现在的孩子只有在学校里才是最乖、最听话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启发教育学生,要成为一名好孩子还必须加强对自己行为规范的要求,建立制度保证,做到尊老敬老、热爱劳动、热爱家庭;然后带孩子走向社区,参与社区开展的各类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到,社会是由群体组成的,每个人都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份子,应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孩子的认识速度是很快的,他们在得到一个正确的认识后,便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做。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班主任发现在很多社区中存在着居住在楼房的居民一门关进、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每家"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际关系愈加淡薄。于是,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我们小学生在社区中可以做些什么?"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们决定按小队或区域等不同单位,组成服务小队、护绿小队等去居民区进行服务,尽自己的一分微薄之力。而且小公民的自豪感情绪也得到满足。
二、结合学校与社区,共同策划,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学校有少先队大队部,社区有学生活动室,但常常各管各,当结合学校与社区,队部与活动室联系,由学生参与社区少先队基地、大队部,共同策划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形成教育合力,而且为锻炼学生的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班主任也可以请居民干部来学校,为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作诸如"小朋友应为社区争创市级文明小区做贡献"的专题讲座,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体验出自己在社区中的所作所为是一种公民职责的表现。也可以请居委会干部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小朋友讲述在社区中该怎样做的具体要求,使学生们懂得学校、社会和社区教育对他们的希望是一致的,要增强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负责,争做强者的意识。
三、共同落实实施,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挖掘闪光点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让学生具有创造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学生年幼好奇,对什么都会有自己的憧憬和向往,每当自己有一种欲望时总能大胆去尝试、追求,还经常表现出欲罢不能的状态。出于对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的考虑,保持孩子的好奇心,班主任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节假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敢于创造,乐于提出自己的各种见解,让孩子多体验一些帮助别人的快乐,并及时从社区了解到反馈信息,表扬其中的好人好事,挖掘出学生更多的闪光点,促其另一面的转变,使其取得更大的进步。例如我校就在暑假建立了社区学生评价反馈表,开学时学生纷纷介绍了活动情况,社区管理人员表扬了许多好人好事,让很多平时在学校表现一般的学生提高了积极性。通过这些活动,公民意识、创造意识、主人翁意识、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四、建立活动评优机制,培养完整、向上、独立有主见的人格
如前面提到的各种小队服务,在活动中,孩子们都身体力行,把环境美当作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荣誉,在其中享受一种成功的愉悦。他们的言行影响了社区中居民群众,年老的看到小辈具有相当水准的社会公德,常常喜形于色,并愿意在孩子们劳动时助上一臂之力。年轻的父母更被子女的举止所感染,一改往常不关心公共场所卫生的缺点,也和孩子们一起打扫公用走廊。有一个小组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为大楼服务,学生们共同讨论,在楼内张贴了布告,动员居民清扫大楼的公用楼面,学生们定期带头打扫公共场所,结果,大人们纷纷出来和孩子们一起劳动;孩子们又在大楼里办起了专栏,包下了黑板报,用他们稚嫩的笔触认真地宣传重要的时事形势,推荐社区中的好人好事,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出力,不少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在社区建立了服务组织十分高兴,有的家长还自告奋勇的表示愿意当孩子们的校外辅导员,在双休日带学生去各种有意义的地方搞活动,开阔孩子们的眼界。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可以在校内建立活动评优机制,及时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热情,达到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