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绘本以其独特的性质与特点日益成为幼儿获得新知的载体。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范式,探索利用情绪主题绘本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发现采用绘本阅读与互动讨论、绘画、表演、阅读分享与情绪日记等不同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感悟体验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情绪主题绘本的情绪教育价值,促进幼儿情绪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情绪主题绘本;情绪教育;幼儿心理教育。
幼儿情绪能力指幼儿辨识、理解自己与他人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调节、控制和适当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主要由情绪识别与表达、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三个维度构成。幼儿的情绪能力作为其心理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乃至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幼儿园是开展幼儿情绪教育,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主要基地。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利用情绪主题绘本作为幼儿园情绪教育活动开展的资源与媒介,探究可能的教育模式,从而为幼儿园开展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参考。所谓情绪主题绘本指以通过为幼儿呈现有关某种情绪状态的故事,帮助幼儿认识、理解常见的情绪状态,引导幼儿恰当地表达、抒发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而调节自己的情绪,增长情绪知识,提升情绪能力为主旨的儿童图画书。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了美国知名儿童心理咨询师康娜莉雅·史贝蔓所创作的情绪主题绘本《我的感觉》系列丛书,作为情绪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媒介。这套丛书包括了儿童常见七大情绪主题:思念、生气、害怕、难过、嫉妒、自信和同理心,并用丰富而温暖的图像、简单而抚慰人心的文字,借助小动物的故事,向幼儿描述了每种情绪的由来、感觉以及处理方法,以此帮助幼儿了解与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一、理论基础:对阅读治疗的借鉴。
本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是阅读治疗理论。阅读治疗(Bibliotherpy)衍生自希腊文biblion(图书)与therapeia(治疗)两词,[1]又被称为读书治疗、书目治疗。该理论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现代学者对阅读治疗的定义已分化成两类不同取向的观点,一类为临床性的观点,即治疗性阅读疗法(therapeutic biblio-therapy),另一类为发展性和预防性的观点,即预防发展性阅读疗法(preventive bibliotherapy)。治疗性阅读疗法多用于医学与精神治疗领域,由医生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作为治疗的辅助材料,通过直接阅读协助病人解决问题;预防发展性阅读疗法则多用于教育领域,强调读者与文学作品之间交互作用下的个体发展和改变历程,其实施对象目前已扩展至一般大众,希望通过阅读疗法来帮助个体健全发展、增进对自我的了解、学习自我接纳,并让读者在个人经验与文学作品的交互作用下,改变自己不恰当的认知、态度与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生活适应水平。
二、基于情绪主题绘本的教学模式及其实施步骤。
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效果的教学活动结构。”[2]情绪教育属于心理素质教育的范畴,在实践中,刘云艳提出的“体验———感悟”的模式较为合适。[3]该模式包括感知体验、导之以行、习以成性三个环节。
其中,感知体验环节强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尽可能为幼儿创设有益于其发展的、符合其兴趣的情境,从而诱发幼儿的兴趣和观察体验,达到以情促知的目的。导之以行环节强调幼儿在知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训练、帮助幼儿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习以成性环节则强调通过同一主题的延伸活动,让幼儿的“知”与“行”得到强化,最终内化为个体的心理过程。根据所选情绪绘本的特点,结合幼儿的学习特征以及实验班幼儿的前期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探索出了一定的教学模式(见下图),包括如下实施步骤。
(一)基本活动———绘本阅读与互动讨论。
该环节主要有四个基本步骤:引起幼儿阅读动机、引导幼儿读图、图文结合阅读和互动讨论。
1.引起幼儿阅读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