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班级社会化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2012-11-02

这两个同学的民主制度一出台,且一成功,其余环节的民主制度也纷纷跟进,如值日制度、值周班长制度、推荐加入共青团制度。尤其是班级图书管理员谢微微同学,自行制订了图书管理规则,并打印好,发给班主任和同学。

此外,也有一些没有形成文字的、约定俗成的规则,如下午放学后,须将自己的椅子放到桌上,便于值日生打扫卫生。

为了保证修改后的各项规则能顺利实施,不致于埋怨制度或制度执行者,班级里专门组织了一次法治与人治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无心之错在情感上可以原谅,但在执行规则时不可以放宽要求。

总之,没有一定的行为规范的约束,班级成员之间的交往与共同活动难以协调开展,成员之间也难以维持稳定的关系。而相应的规范调整了班级的人际关系,引导班级成员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参予广泛的社会生活打下了良好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习惯,起着同化和约束作用,使班级的成员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规范的熏陶。

要指出的是,班级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班级的发展而变化,随着教育的推进,调节规范的功能,使学生由服从规则阶段发展到依从责任阶段,再发展为两者和谐统一阶段,实现个体社会化。

三、共同的活动

一切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共同的活动,班级也如此。只有具有共同活动,班级才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真正实体,构成社会的一个真实单位,成为一个有组织、有目的的封闭系统。而活动作为中介系统将教师与学生、普通学生与学生干部、优等生与后进生、男生与女生,从差异与矛盾中整合、和谐与统一,并在活动中充实个性的内涵,不断扩大个性的外延。在活动交往中,学生间构成了各种人际关系,他们在各种场合下变换角色,学习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交往能力。

比如由学生承办班会活动。先由学生提交申办报告,要求写清活动名称、主题、内容、步骤,再由班主任审批,选取一部分,交给一个学生说审小组,由他们组织口头答辨,选出其中几个予以实施。

又如给贫困山区捐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办法:由学生将自己的一件手工制品、一本书或其它东西带到教室,集中进行义卖,每人必须带一样东西,每人必须买一样东西,将所得款项作为捐献。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根据班级的结构与班级的目标、集体舆论、教师的要求,使每个人在共同的活动中担负一定的角色,并学习角色变换,积累交往经验,培养担负角色的能力的问题。如鲍惟一同学对军事很感兴趣,谈起军种兵器及战争时滔滔不绝,于是,由他在班会课上,分阿富汗的历史地理,塔利班与本·拉丹、9.11事件,目前阿富汗战况四大块。作了"关注阿富汗"的讲座。陶昱年同学声乐方面有特长,就由他承包了周三课前会的歌曲教唱,并在音乐视唱考查前,带领全班同学集体备考。

这样,在各种共同的活动中,每个人扮演一定的角色和承担一的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个人在班级社会体系中的角色定位、角色转换,发展了个体个性的角色意识、角色态度和责任感,直接影响到个体成人后在社会中的角色适应能力、角色行为和角色定位。

当然,班级社会化要素还包括目标的达成,因应外界社会的变化调整班级自身的内在功能等方面;具体实施上,还包括设计个性发展路线、培养竞争能力、抗挫折能力各方面,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并实践。

精品学习网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