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高中生道德素质培养的策略及思考

2012-11-02

4、竞争和合作是相辅相成的,合作是竞争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必须同时注重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国际性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论述教育的四大支柱时,突出地谈到了,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它同样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在工作中我着手从以下几方面实践:首先,以创建优秀集体为目标。因为优秀集体的显著特征就是学会共处,从严格意义上讲,优秀集体不仅是内部团结,更重要的是崇尚合作。在创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接纳他人和学会为别人着想,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克服困难,解决矛盾,“以不给别人添麻烦”为口号,最终达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二(3)班连续被评为校“学习示范班”和“管理示范班”,本学期又被评为“文明教室”和“文明班级”。而优秀班集体形成,也使学生体验到了善于合作的价值和快感。其次,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场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社会实践的争优活动。要求小组的每一个人都共同承担相应的任务,组织一次活动,有人负责策划,有人负责节目编排,有人负责环境布置,也有人负责宣传和邀请嘉宾、领导等。通过这种经历这种共同完成任务的活动,合作意识和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另外还有比如:以小组为单位出黑板报进行评比,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赛;以小组为单位编历史小报和班刊等等。这样班里涌现出了一批“小小活动家”。学校一些大型活动中,总少不了我班的一些同学参与策划。

(三)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入手,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重”、“自主”、“自律”的精神,这是学生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

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要从培养基础道德入手,而培养基础道德,是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纪律的关键。因此,培养基础道德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抓起,它是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道德上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而对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方面,单靠说教及强制的措施行为是难以奏效的,这就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道德教育也首先要他律,在此基础上才能达到自律。

1、 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以行为规范要求为基准,培养其“人格自尊”精神。人格自尊是规范基础道德的前提,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说: 自尊需要属于四个层次。就是说,一个人在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得到一定满足时,才会产生自尊的需要。从而达到更高层次,为自我实现需要,也就容易从他律走向自律。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基础道德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要避免在行为规范的养成上实行一管到底,对一些学生行为规范出现的偏差一味地指责和批评过多。而要从学生的自尊问题去思考,激发学生希望成功的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去自尊和要求别人对其尊重的自尊心理。才会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合乎公共利益。这实际上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本。所以,在班级中,我要求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班规,然后,要求每个学生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21世纪临中人的形象应该具备哪些道德品质,作为临中重点班的同学应该具备怎样的道德素质。

2、 倡导和谐 健康的人际交往的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培养其“处世自重”的精神。未来社会充满着挑战和竞争,在开放的社会大背景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名利诱惑,或面临各种价值的选择,而要成为能立足于社会的现代人关键在于处世自重。即胸襟坦荡,开朗坚定的立身处世原则,不自高自大,不亢不卑,诚实,平等态度处世待人。高中学生无论在心理和生理上正处于走向成熟时期,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会处世这点上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处世自重的引导。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处世的重要性。给每个学生都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其体验人际交往的锻炼。比如在班级管理中我采取了班干部竞选轮换制,给每个学生都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其体验人际交往的锻炼。特别对于哪些性格内向,平时胆子比较小的同学要多加鼓励,给他们创造机会参与竞选进行锻炼,使这些同学在工作中认识到与别人打交道的重要和艰辛。班上有位同学,由于家庭的影响,性格孤僻,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好,不会干,没有别人那样的工作能力,还老是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我通过多次找她谈话,并以自己在高中时的亲身经历鼓励她,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还动员其他同学鼓励她,举行了“夸夸她”为主题的班会,让同学夸她的优点,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位同学终于报名参加了竞选,并当上了班长,并在工作中表现很好。事后她对我说:“从小我就害怕与别人打交道,当上了班长后,也只好硬着头皮学会与同学和老师去打交道,从而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了,也学会了怎样尊重人。”其母亲高兴地对我说:“现在孩子象变了个人似的,懂事多了。”其次要让学生获得学会处世的一种能力,即获得以后能否适应环境,能否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因此,我尽量找机会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帮助搞卫生;上街道帮助美化、保护环境;组织学雷锋小组上街服务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与社会上各类人打交道。很多学生不再怯懦和自卑,变得自信,知道了自己是社会的普通一员。

、 3、 抓好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自主学习”的精神。现代社会的发展,终身教育将是人一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当代发展性教育理念下的学习 ,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更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精神。其关键就是要学会具有一种在各种环境和走上社会后能根据个人和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其次,除了满足书本的学习外,还要学会在社会中选择和判断的能力,从中汲取养料,弃恶扬善,锤炼自己。从培养能力的角度讲,就是要使我们的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有根据需要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判断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是否符合学习目标的能力;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内容的能力;有与教师或其它学习者进行协商的能力及监控学习调整学习态度、动机等情感因素的能力和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为使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从每学期开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学习目标和实行目标的具体措施,鼓励每个学生能充分调动自我的学习阶段性。期中考和期末考后,让考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通过班刊、班报的形式向全校作宣传。就德育的角度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主要的是对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

4 发挥“内因”的作用,使学生达到行为的自律。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外在教育要求和影响没有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主观要求,受教育者处于被动,消极地接受教育的形态称之为“纪律”。反之,外在教育影响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主观需求,并在尔后的言行中自觉地体现这种内化的影响,则称之为“自律”。学会做人的关键是在“做”即行为本身,我们认为: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整体修养,关键在于发挥“内因”作用,而强化以自省性、自控性、自励性为内容和目标,达到行为自律。真正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稳步向前发展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具体做法如下:(一)不断自省促使学生对自己行为作出评价。所谓自省就是让学生对自己个人身心活动的观察。自省过程也是学生对自我行为评价和反思的过程,是个性社会化的过程,意味着学生对自己的各种素质发展有了一个自我评价和反思的积极要求,通过学校的道德品质考核和班级的行为规范量化考核记载,建立学生的自评考核制度,通过班级日记的形式,一天一评,值周班干部和值日班长共同考核,一周利用德育课时间评议一次。这样不断自省内察在行为自律的导向上是积极有效的。(二)从抓学生平时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冲突事件入手,结合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学会自控,以达到身心修养的成熟境界。中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形成是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进行的。无论是知与行矛盾、个体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渴望得到尊重与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矛盾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具有控制自我要求和情感欲望的能力。例如,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在球赛和运动会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比较激动的倾向,或者因此而发生的一些冲撞事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懂得“礼让三分”“三思而后行”重要。在讨论中,有同学举例说:在国际比赛中,当我们的运动员输了,还是彬彬有礼,显示了中国人的良好的道德素质。假如反之又将如何呢?通过讨论,大家认为,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不如意,我们都应该理智地对待,做到凡事“三思而后行”,这是文明的标志,也是一个人良好道德素质的体现。(三)让学生不期自励,使学生在人格上不断迈向自我完善,以达到行动自律的最高层次。通过每学期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行为规范方面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自我激励。

(四)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学会五个“关心”是培养良好道德素质重要途径。

人与人的交流有其功利的一方面,而更多的是要关注非功利的一面。学会关心他人以及获得关心,获得尊敬是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人格完善的基础。关心是一种智慧、一种感情、一种境界,培养这种情感,便于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有了这种情怀便易于达到这种境界,便会提升为神圣的使命和责任感。它充分顺应了现代社会发展对于今天教育的要求,又体现了人类对自身价值和教育功能的再认识,即反映了时代特征,又体现了人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永恒的追求。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笔者认为,应该把其提升到责任感高度认识,它应当包括对自己的责任,对他人、家庭社会承担责任最终对人类的责任。“善其身”是为了“济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来是中国青年学生的追求目标,在现代社会是个人的成功要体现个人的价值观,更要突出社会价值观,即将个人的未来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相联。

1、 学会关心他人,包括学会关心集体中的他人、同学、老师等。同学老师每天都朝夕相处,作为集体中的个体,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要学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弘扬“我为人人”的风尚。在实践中我采用了“诱导法”利用班级学校中家庭比较困难或家庭不幸的同学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激发学生的爱心。拿出自己的零用钱,放弃一次品尝麦当劳、肯德鸡的机会,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帮助身边的同学战胜困境;利用学校与山区临目中学结对子的时机,发动学生拿出压岁钱,给山区学生买一本书。班上有位同学,父母由于感情不和,母亲在她读小学时就出走再嫁,父亲在她上初二时不幸病死,多年来她一直和七十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根本没有经济来源。但她非常坚强,靠着亲戚们的资助和同学老师的帮助,考进了临中,又考进了我们这个文科重点班。当我把她的情况在班上一说后,同学们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用各种方式表示对同学的爱心和帮助。现在每逢过节,总有同学给她礼物,每逢她身体不适,同学们都争着陪她上医院,还有几位家境比较好的同学,约定每个学期拿出自己的压岁钱给她缴付一半学费。而这位同学也通过关心班级、关心老师、关心同学来报答同学恩情。以此在班里创设了温馨、和谐、平等、友爱的人际氛围。其次采用了激励法,对于学生中能乐于助人、友爱团结的先进事迹和个人常常予以表扬。在班里举行了以“关心”为主题的班会后,我倡导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结果第三天,班里出了一只“爱心百宝箱”里面有剪刀、胶水、订书机、墨水、圆珠笔等等。一调查,原来是班里的杨波同学为了方便大家做的。我及时表扬杨波同学。

2、 学会关心家庭,孝敬长辈,为家庭负起应有的责任。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求索取,不愿付出,更有甚者,对待父母冷漠,缺乏孝心、关爱。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能爱他人,爱国家,爱人类。为此,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把家务劳动的情况作出自评,家长复评,作为品行等第评定的依据。又如要求学生记住父母的生日,送父母一份生日礼物,给父母一个惊喜。结果,我一下子接到了很多家长的电话,说孩子好象一下子懂事多了。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了孝敬父母和关心父母的快乐。有位同学在周记中写道: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妈妈给我过了十七个生日,今天,我要给妈妈过个生日。我亲自上菜场买来妈妈喜欢吃的蔬菜和水果,还用自己的压岁钱给妈妈买了一块漂亮的丝巾和一束鲜花……,在烛光中我看懂了母亲边的白发,看懂了父亲眼角的皱纹,看懂了父母眼中噙含的喜悦的泪水,十七岁的我终于体会到了“百善孝为先”的真谛,终于体会到了父母快乐的原因。我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这些真挚动人的周记,勉励学生珍视亲情,学会善待家人,进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爱心推及他人和社会。针对有些同学在家中的特殊情况,我还把这种教育推及到家庭,让家长配合教育学生。有天早上七点十分左右,我接到了一位家长的电话,她一开口就一个劲地向我道歉,说都是她不好,因为感冒吃了药睡过头忘记叫醒女儿,害她迟到了。听完了她的诉说后,我问她:“你是否每天都这样叫她的?”她说是。我说:“为什么不给她买个闹钟呢?”她说女儿说闹钟她听不到的。所以,今天迟到了女儿不高兴冲她发火了。我向学生了解情况时,这位学生也理直气壮地责怪母亲。我觉得这是学生不关心父母的典型表现,自己犯错误自己不负责,而是把责任推给别人,同时也是不孝敬父母的一种表现。 为了让全体同学受教育,我把这件事放在德育课,让全班同学进行讨论,迟到应该由谁负责。通过讨论,使同学认识到必须学会对自己的错误负责,而不应该把责任推给父母,更不能让父母时时为自己操心,这也孝敬父母的一种表现。事后我还和这位学生的母亲交流了看法,提出必要时要放手,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也培养她关心他人,关心家庭,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只有这样,以后她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关心,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使她将来拥有一个健全的品格。家长听了后很感动表示要配合我,而学生也表示要改变坏习惯,自己负责。并请我帮助监督。一段时间后,她母亲又给我打电话高兴地说孩子再也不需要她叫了,有时还给她烧好了早餐呢。每年的三八节,我还在班上开展了“夸夸我的妈妈”的活动,增强了学生和父母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