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试论音乐教育对儿童情绪智力培养

2012-12-26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试论音乐教育对儿童情绪智力培养

论文关键词:情绪智力 儿童 音乐

论文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己下一代的教育也由浅入深探索到了新的领域,音乐教育的也从少部分人的了解开始进入大众的眼里。音乐教育对儿童情绪智力的培养,有着很积极的作用,它能够进一步的开发儿童的智力,增加儿童的记忆力,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控制情绪的方法,对开发右脑有很大作用。本文主要讲述我国和外国的音乐教育,以及音乐教育对儿童情绪智力无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对儿童情绪智力的发展有良好的效果,还能通过自我激励来影响自身。总之,一个合理的音乐教育能够成就一个孩子辉煌的未来。

一、什么是儿童的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的概念,而在人才交流市场,它也被通俗的称为“情绪智商”,在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中,这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也无可质疑的成为很多大企业看重的一个方面。人类自诞生依赖一直未曾停下对智力的探索,20世纪初人们以IQ来衡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状况,也是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经应用了近一百年,应用很普遍。20世纪80年代左右,美国教育学家加特纳提出推行“多元智能的研究”的儿童教育计划,他鲜明的指出IQ思维存在很大的单一性和缺陷。他认为人的智慧与力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对儿童最主要的作用是帮助他们开发自己的智力和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并因此获得满足感和成功。这就是情绪智力的萌芽,加特纳之后,美国心理学家塞洛维与梅林继续完善了该理论,创造性的提出了情绪智力这个概念,而真正起轰动响应,是在戈尔曼著作了《情绪智力》这一书之后。此后,情绪智力成为了大众了解的范畴。

二、音乐教育对儿童情绪智力的影响

(一)音乐哲学的影响

1、审美论。审美论主要是将音乐教育变为审美教育,当代比较有影响力的是雷默的审美哲学,他提出首先音乐教育,就是将每个人对音乐与生俱来的艺术感染力与反映力开发出来。审美论能将儿童的感觉与思维相连,培养儿童的主观感应。每个人都需要空气,主观感应就是你的感觉,没有感觉是不能想象的,一个良好的主观感应,有利于儿童培养情绪智力中自我勉励的养成。艺术教育要给人良好的感觉,与他人共享这中意识,就要首先是审美教育。

2、功能论。音乐就应该有音乐的作用,而不是仅仅像审美论说的为了艺术而艺术,就像儿童常儿歌能开心,能培养良好的性格。功能论说明音乐教育不仅仅是音乐,它的价值在与责任教育,合作教育,健康感教育,对道德的教育。

3、美育论。主要观点通过审美教育来养成健康和全面的人格。美育论里认为审美教育不仅是教育的手段,还是教育的目地。我国早在几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人格教育就该在“乐”中培养出。儿童的情绪智力培养同样也离不开“乐”的观点。美育论作用于感情,培养儿童的知情谊能力,美育的目标是全面塑造。

现在在我国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美育被确定为我的教育方针之一,是我国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承担着培养人道德教育,创造能力和完美人格的责任。

(二)音乐美学的影响。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音乐的类别。《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

美学研究的是“情”,也就是研究感性认识,也是由此产生了美学。德国音乐家舒巴特第一次使用了音乐美学这一概念,他发表了《音乐美学的思想》首次说了这一概念,音乐美学有较大影响是在19世纪以后汉斯力克的《论音乐的美》等一大批著作的出现。

美就是是事物的一种特质,能使人的感性和理性都感觉愉悦和快乐。在美学里,真善美始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审美中,不能缺少的,一个是审美主体,一个是审美对象。儿童通过音乐教育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养成真善美的美好品德,合理的培养情绪智力。音乐教育通过选择合理的审美对象,让儿童认识美的本质,比如儿歌对儿童有很大影响。

(三)音乐教育的引导作用。音乐教育对儿童的教育,也可以通过对儿歌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