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教学应用
【论文关键词】 网络学习共同体 组成要素 教学应用
【论文摘 要】 基础教育的课程教学越来越多地发生在网络世界里。网络学习共同体作为网络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如何应用到网络教学中?本文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组成要素及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出发,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例,从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实现学生修改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教学应用。
网络学习通常被称为“数字化学习”或“在线学习”,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在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每个角落的今天,基础教育的课程教学越来越多地发生在网络世界里。构建信息技术课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把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从传统的课堂延伸到网络世界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施展,从而改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一、网络学习共同体及其组成要素
一般认为,网络学习共同体(Network LearningCommunities,简称NLCs)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一个交互的、协作的学习团体,其成员之间以网络为通信工具,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达到获取知识、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共同体的所有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任何一个成员都有参与创建和维护共同体的权力和责任,他们在团体内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和彼此的思想、观点、创意、劳动经历等来促进自身的学习和发展。
网络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社区,学习者主要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不以课节为单元,不以教师解说为主,而以学习者、辅导者及其助学者就某个特定问题进行讨论与互动,分享经验与专业知识的团队学习活动为主,其最终的目标是学习共同体成员一起建构属于他们的知识系统。
网络学习共同体主要由学习者、助学者、学习资源、网络学习环境等要素组成。学习者是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主体,他们在以教师、辅导者等组成的助学团队的引导和帮助下主动获取学习资源,自主把握学习进度和深度,自主把握学习时间,因此学习者的学习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助学者是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组织者”和“经营者”,他们往往包括教师、辅导者和专家等。教师已不再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学习设计、学习组织、学习引导和学习督察等方面。辅导者给学习者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和辅导,包括知识内容、网络操作、情感沟通等方面,帮助学习者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学习资源主要是指用超文本组织起来的、存放于服务器中的数字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习者通过浏览器来获取数字化资源。网络学习环境是指:基于网络平台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支持其学习活动的显性与隐性因素的总和,它与学习者构成一个整体,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Ⅲ。显性环境主要指物理网络和网络学习系统,隐性环境主要是指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高效的教学策略、组织规范等。
二、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教学应用
在网络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学科课程教学越来越多地发生在网络世界里,作为网络学习重要组织形式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也必将广泛应用于课程教学中。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网络学习共同体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变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
教育技术专家罗杰斯·沙昂克指出,未来的教育应是在线式的,是以网络为载体的。当代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曾经说过,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效用,而其它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当我们反思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发现接受学习成了班级授课制这种“工业化”教学形式的基础和核心,大多数教学仍然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教师的角色仍然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问题的设计者和解答者,教师主宰着学生的学习,学生被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无情地扼杀。学习活动仅限定在教室的狭小空间里,教学过程也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做,学生跟着老师机械地操作,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很难形成持续的、深入的沟通、对话和交流,更谈不上与社会其他人员的对话和交流。每一个人天生具有一种求知的欲望,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求知的天性,使其自由地生长,任何外在的强迫只会泯灭这种求知欲望。网络学习共同体能够改变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把课堂教学引伸到更为广阔、更为自由的网络世界里,实现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让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增长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
(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