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稳定的创业教育团队,高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创业教育目标,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增设创业教育课程,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2)培养学生创业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品质。(3)引导学生掌握创业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三)推进教育方法的创新,不断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既需要讲授创业教育的基本原理,更需要沟通,不断渗透创业意识。在探索创业教育的方法上,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做创新性改革:一是互动式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经典案例“现身说法”,提高学生的创业兴趣。实施互动式教学的教师既可以是创业成功人士,也可以是专职教师。二是技能培训式学习方法。这种培训方式选择某一种特殊的创业技能为主要内容,邀请一些成功创办企业的企业主授课。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创业实习。高校可以建立学生创业实习基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为学生创业实习提供一定的创业基金或为学生提供创业贷款。通过以上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
(四)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建设,搭建学生创业平台
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走校企联合的模式。一是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能力。二是通过校办产业、研究所、科技开发公司等创收单位筹集一定的资金,建立创业基金会、创业协作会等组织机构,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制定周密的创业培养计划,通过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周末及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三是通过勤工助学帮助学生培养自立自强的创业能力,增加创业体验、熟悉社会环境,学会社会交往。日是通过当地的科技孵化园区,为学生搭建创业的平台。
(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营造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高校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各种专业竞赛、科研活动、创业设计竞赛活动。如一种社团或沙龙的组织与管理,一次公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种刊物或报纸的策划与创意、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路径的构想、一个科研或学术研究的立项起草与申请等等,这都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竞赛中选拔出来的部分应用性的成果。通过改进、提高、推广并最终走向产业化。也有利于造就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参考文献:
1.蒋义丹.创业教育——高校面临的新任务[A].教育发展研究,2003(2)
2.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4(6)
3.吴长,范安平.高师学生创新教育能力培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刘东菊.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A].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5.任湘,夏金星,易自力.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A].职教通讯,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