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探究音乐教学与跨学科教学的有机运用

2013-01-06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探究音乐教学与跨学科教学的有机运用

【论文关键词】音乐教学 跨学科 运用

【论文摘 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义务教育中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实践证明,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接受的音乐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较大地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和音乐能力的发展。本文从几方面阐述在音乐课堂教学与跨学科的有机运用:①让音乐课堂教学与历史结合起来;②让音乐课堂教学与美术结合起来;③让音乐课堂教学与文学结合起来。

作为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门类,音乐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使音乐课程和其他非艺术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在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体育等都或多或少的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实践证明,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范围及深度又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和音乐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尝试把音乐教学与其他基础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像一只自由的小鸟,展开创新的翅膀,在万里晴空中尽情翱翔。

一、让音乐课堂教学与历史结合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让音乐欣赏(包括知觉欣赏、感情欣赏和理智欣赏)与历史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准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载体,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能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和形式,让学生在音乐美的感受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例如音乐欣赏《黄河大合唱》,教师就可以利用朗读录音带,首先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然后结合历史,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及其他沿海地区的历史事件。1938年秋,诗人亲临黄河沿岸,感受了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等现象,目睹了船夫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深沉的船夫号子,仅用了五天时间,就写下了《黄河》诗篇。冼星海在1939年听了《黄河》诗的朗诵,用了六天的时间,完成了巨作。学生在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后,听着激情洋溢的朗诵,对作品有了进一步的聆听欲望。这时再播放《黄河大合唱》,学生很快就会喜欢上这部作品,并模仿歌唱《黄河大合唱》。

在课后,鼓励学生进行二度创作,把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编成合唱与歌舞表演的形式,参加校际文艺汇演。最后,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文字资料,组织学生出版音乐墙报,讨论《黄河大合唱》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一系列的活动形式,突破了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代之以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让音乐课堂教学与美术结合起来

美术教育在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音乐与美术本是艺术一家,教师更要尝试探索音乐与美术的融合之道。我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往往会在没有任何语言提示或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直接被音乐所打动,产生情绪的起伏。汉斯立克曾说:音乐比任何其他艺术美更快更强烈的影响我们的心情。少量的和弦即能把我们带入一种情调,而一首诗必须用较长的解说,一幅画必须经过不断的沉思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反过来,在音乐欣赏中利用美术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驰骋想象空间,通过听觉触觉感观可以接触联想更直观、更生动的艺术形象。

例如:欣赏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时,教师让学生欣赏一组中国水墨画,让学生慢慢品味。播放到“江楼钟鼓”时幻灯片上打出的是夕阳西下小舟泛江的醉人画面;播放“月上东山”时,画面即换成夜色朦胧,明月升空的景象;播放“花影层叠”时,幻灯片则换上晚风吹拂,水中花影纷乱摇曳的画面;在播放“渔歌晚唱”的片断时,画面换成了月夜江面小舟,船夫摇橹歌唱的闲适神态。学生在画面带领下对音乐意境有了深刻的体会。接着,教师第二次播放音乐,让学生闭着眼睛静心聆听,并自由联想音乐中描写的迷人景象。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选材料,自选画法,听着《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画一幅以“春江花月夜”为主题的画。学生边听边画,把他们的一时感受流泄下来,学生深深沉醉在音乐意境中,描画出的画也特别能表达曲中意境。把优秀的画在班中展出,并把各班的优秀作品在学校公开展览,这样,学生在深化音乐作品的同时亦激起其创作欲望,而创作的作品又令校园文化多了一道风景线。

三、让音乐课堂教学与文学结合起来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和文学艺术是心灵相通的。在教学中有机地配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法国音乐大师圣•桑说过:“音乐始于词尽之处”,一般人理解为音乐的意境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或用语言难以正确和完整地描述。在欣赏教学中离不开文学语言的运用,丰富的文学语言描述对音乐欣赏教学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是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需要,是继承民族音乐精华的需要。中国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古诗进课堂”,通过古诗吟唱,也是更好地弘扬祖国民族文化教育一种非常好的做法,而古诗通过配上优美的旋律,更能有利于学生掌握古诗,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章连启.音乐课程内容标准:表现[J].中国音乐教育,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