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方法的分层教学过程要承认个体差异,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分类指导,培优辅差,适应各层次的学生要求。比如,对概念性较强的或难点较多的教材进行全班讲解;对于可温故知新的,或者内容比较浅显的教材,放手让优等生独立学习,对中等生进行“半扶半放”,而对后进生要进行鼓励,辅导他们学习新的内容。在提问时,教师也要设置台阶,分层提问。这样安排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言可发,学有所得。
4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力保证
4.1充分利用课堂提问进行启发式教学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说“一要提问,二要指点”。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
4.1.1善于设疑教师在备课环节里,应按教学内容及学生层次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注意提问的科学性、启发性、适度性。从“疑”入手,给学生营造一个适于探究的学习氛围,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设计问题,在关键处设点;在具有思维价值的细微处设点;在看似矛盾之处设点;在容易引起联想、想象处设点。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时空中思索、辨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的创新。
4.1.2善于解疑教师提问学生后,有一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对学生的回答不予评价指点。一句“坐下”,让学生心凉了半截,积极性荡然无存。心理学上有一条基本规律,即人的活动是由其结果所调节的。一个人对他的活动知道与不知道结果,效果是极不相同的。当然,评价绝不是简单地说“很好”、“错了”等,特别是否定性评价,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在鼓励中给予纠正。即使遇到一问三不知的学生,也用不着发火,可以说:“好,你先坐下,我想你可能是太紧张了,其实回答错了也没关系,下面我让其他同学来回答,请你注意听一听好吗,”每提问一个学生,都必须通过有效评价,使其有所收获。要让学生感受置身于问题之中的乐趣,在“问”与“答”之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觉悟。
比如,在《基础会计》课程讲授中,讲解利润构成时,先讲主营业务利润的构成,再讲其他业务利润的构成,最后讲解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为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做好铺垫准备,紧接着就提出“为什么其他业务收入一其他业务支出=其他业务利润”而“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另营业外利润”这一问题,留出一定时间请学生思考讨论。在认真思考、各抒己见、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推理出一个结论,利润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因为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不配比,所以不存在营业外利润,从而凸显提问的启发诱导作用,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2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实践性教学在财会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实行实践性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拓展学生参与渠道,加深学生印象。主要方式有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
4.2.1案例教学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实践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例如:在会计学教学中讲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时,我给学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家企业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与银行签订一合同,规定该企业将其一项在建工程以2000万元的价格卖给银行,取得货币资金2000万元。实际该项在建工程价值500万元。三个月后,该企业又与银行签订一合同,规定企业以2000万元的价格买回上述在建工程。”结合该案例,经过和学生一道分析讨论,最后得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含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样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学懂了才有兴趣学下去。
4.2.2模拟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若是老师只注重把要掌握的理论和操作教给他们,他们会觉得老师讲课喋喋不休,所讲内容不知如何使用,很难集中精力听下去。因此,在讲授有关知识前,一般把要介绍的知识分为两个部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基本理论要向学生介绍清楚,基本操作则要反复练习,使学生学会应用。这样既可避免教材的枯燥无味,又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在会计教学中讲授“记账凭证”一节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三种类型的记账凭证拿给学生看,让学生根据这三种记账凭证总结出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并让学生根据实际业务填制记账凭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以致用,提高了学习兴趣,知识自然就容易掌握了。
下一篇:有关袁隆平的科技伦理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