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论如何提高财会课程的课堂参与度

2013-01-10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论如何提高财会课程的课堂参与度

论文关键词:课堂参与度 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 因材施教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提高财会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本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一问题,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师生关系、因材施教、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0引言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在财会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发挥学生主体的“内因”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基础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师生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以自己对学生的热爱、尊重、要求和期待去激发学生爱师的情感,才能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迁移和升华的效果,从而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1.1真情对待学生感情是课堂教学的纽带,是教学交流的“软开关”。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充满尊重的手势,犹如催发感情的高效酵母,胜似千言万语。而没有任何表情的说教永远使学生‘.敬而远之”,永远无法打开学生的心扉,也就永远无法进行真正的心灵上的沟通。很难想象缺少理解与沟通的师生关系能够共同配合实现教与学的目标。

1.2平等对待学生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平等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要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要能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错,也要给学生的错留下一个自由的出口。就象给错误打个“活结”,让犯错的人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自己解开。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积累师生双方愉快的情感体验,营造学生参与的良好气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关键

兴趣是成才的起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都会很明显地由被动地去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乐此不疲,欲罢不能。

2.1挖掘教材,寻找学生的兴趣点趣味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学生对财会课程缺乏兴趣,正是他们没有很好地领悟和体会其中的趣味性。再加上一些教师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觉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发现课程本身蕴含着的许多趣味因素,进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主动热情、越学越有兴致。

2.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度单调机械的教学方法,无趣乏味的课堂讲解,必然带来沉闷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厌学情绪将不可避免的滋生蔓延。因此在财会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创造一个丰富多采的情境,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出一些新颖奇特的问题,把学生紧紧吸引住,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2.3鼓励学生亲自操作,强化兴趣的持续性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如果在课堂上适当安排动手操作,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深化兴趣对大脑的刺激程度,进而巩固兴趣的持久性。事实证明:学生只有靠他们自己动手,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测量、操纵、试验等一系列的活动,切身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能真正唤起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巩固学习兴趣。

2.4善于运用成功激励,激发兴趣良性循环心理实验证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信念与力量。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认识水平,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条件。

3因材施教,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前提条件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区分不同层次,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好”,基础差的学生“跟得上”,中等程度的学生“进步稳”,实现不同层次的全面提高。

3.1学生的分层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有记录在案,但不宜向学生公开。

3.2目标的分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与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促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达到应有的目标要求。只有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的学习成为可能,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