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静态角度透过英汉语言层面的差异现象,总结出各自的思维规律和文化意识。比如,人们常说某人“挥金如土”,如果按字面意思译成英文则是“spendmoneylikesoil”,实际上英美人说“spendmoneylikewater”.究其原因是人们所生存的地理环境不同。英文原版作品再现作家生活年代的真实生活场景,其中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形成规律,激发学生从作者的思维角度理解作品内涵.进而在异域文化中思维得到转变.逐渐养成在英语文化意识支配下学习英语的习惯。
其次,从动态角度透过英语影视作品。总结人们实际运用英语的动态思维规律。观看英语影视作品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回到社会现实中,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因此,教师应选择适合学生练习发音的和比较接近日常生活的影视材料,引导学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最后,尽量与不同的英语母语的人交流。积极参加各种英语交流活动.提高对各种英语的适应性在现实中,学生会遇到来自不同国家的说英语的人,他们都或多或少地持有某种口音,因此会出现理解困难的情况,这该如何解决呢?根本原则是以不变应万变.再难懂的英语也具有英语的特征一个解决途径是加强听力练习,尽量做到精听与泛听的有机结合。
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英语文化意识与英语思维有机结合的教学效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语言水平的全面提升功能意念教学法中地道的英文资料在学生心理上颇具说服力和影响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由被动转向主动.由消极地服从转向积极地参与,由参照模样的复制转向赋予英语以新的再创造。在英语文化意识的诱发、引导与培养的过程中,抽象、分析、直线性的客体英语思维随之形成。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