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教育部颁布《捐资兴学褒奖补充办法及待遇章程》和《补助蒙藏回学生升学内地专科以上学校办法大纲》等。并于1936年10月,通令各省市对西南边疆学生来内地求学者,应比照蒙藏学生章程,予以优待,以示提倡。
1935年,教育部拟具了《推行西南边疆教育方案》,准备在西南地区设立苗民小学14所,其中云南小学8所,贵州小学6所,并于各省原有师范学校内,指定一、二所添设边胞师资班。1936年,教育部又拟定《推行蒙藏回苗教育计划》,预定在各边疆省份,酌情设立普通小学。
1936年,又议定《有关边疆教育基本实施纲要》五条。1938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几经讨论,草拟边疆教育方针及办理边疆教育原则。嗣后,经教育部边疆教育委员会研讨,到193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提出了《推进边疆教育方案》,并获通过。这一方案首先使边疆教育有了明确的方针,即“旨在融合大中华民族各部分之文化,并促进其发展”。其次,分列各级边疆教育的中心目标。此外,《推进边疆教育方案》对于培养边疆教育师资、编译边疆教育用书、推进边疆学校教育及研究边疆劝学制度等项,均有具体规定。
1941年秋,教育部与有关机构筹划呈准,公布了《边地青年教育及人事行政实施纲要》,作为边疆教育的保障。随后,教育部制定《各边省推进边疆教育三年计划》,对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及社会教育等方面提出标准,要求各省在可能范围内,拟定实施计划。在西南各省中,四川、云南、西康均按要求订定各省边疆教育三年计划。
边疆教育的实施分为国民政府教育部和西南地方政府两部分,下面分别叙述。
二、教育部边疆教育的实施
1930年,中央政治学校决定成立附设蒙藏班、西康班。1932年,先在中央政治学校内附设蒙藏班,增加招收蒙、藏、维吾尔等族学生数量。随后,将蒙藏班升格为蒙藏学校,增加投人,完善建制,扩大招生,大量培养边疆人才。1934年,为推广边疆教育,中央政治学校计划设置边疆分校,地点初步选在张家口、包头、宁夏、康定、丽江、兰州、伊犁等8处筹设分校各一所。
抗日战争爆发后,政府对于边疆教育更为重视,于重庆附近设立国立边疆学校,招收边疆青年,作为升人普通大学的准备教育。校内附设边疆教育、行政、卫生、畜牧、兽医等专修科,以造就边疆建设人才。
教育部在西南地区设置了各级边疆学校,可分为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小学教育及社会教育四类。I.师范教育:教育部在西南设立的直属边疆师范学校6所,其中云南有3所,它们是云南昭通国立西南师范学校、国立大理和丽江师范学校;贵州1所,即国立榕江师范学校;西康有2所,即国立康定师范学校和巴安师范学校。2.职业教育:在西南地区设立的职业学校4所,四川、西康各2所,四川有国立松潘初级实用职业学校和清溪职业学校;西康有国立金江初级职业学校和西康初级职业学校。3.小学教育:西南地区国立小学有木里小学(盐源)、凉山小学、越离小学等。1940年夏,国立西南师范学校有少数民族毕业生10余名,教育部令在彝良苗族聚居区成立奎香实验小学。教育部在边疆地区设立的小学,原属倡导示范性质,小学教育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兴办。4.社会教育:教育部对于边疆社会教育,主要由各校兼办,每年教育部酌情发给一些收音机、幻灯机等器材,令各校组织巡回施教队、剧团等,巡回边疆各地施教。其他如办理民众识字学校、开放诊疗所等活动,也由一些学校在做。
下一篇:有关绘画课程资源的探究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