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将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概念、原理、定理和规律不了解其所以然,也没有能力选择和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那就只能是死记硬背和机械地学习。在一堂课里“听”到的东西不少,可真正理解的却不多,必然导致一知半解,越学越糊涂,越学越没有兴趣。有些知识虽然接触了一下,但没有留下多少印象,不久也就忘掉了。所以,应该强调加强“过程”教学,要求教师对知识的阐述要具体一点,详细一点,并且通过探究、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知。这样,学生会学得更扎实一些,印象更深刻一些,能力发展的机会会更多一些,由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也会更多一些。
五、注重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一个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智力活动,而忽略了情感过程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就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变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指导学生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努力形成一种接纳的,支持性的,融洽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其次,不仅是在学生成功之后,而且在学生失败之时,都应该激励学生。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通过成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欣赏,进而确信自我价值,激发新的创造力。有人说,“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经常激发他们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每个学生获得必要的成功,并对其予以鼓励,而且也要让每个学生获得必要的失败,让学生用情感、智慧和理性去体味失败的价值,并以此激励学生,使其形成不怕失败和挫折的稳定的心理素质。
再次,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善待学生的三种“错误”,
一是学生的无意之“误”。有时学生在做实验或进行某项探究活动时,因不小心而发生损坏实验仪器的现象。学生本是无意的,犯错以后的自责已经让他心情不安,如果再批评,那么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错误上,无心参与下一步的其他教学活动,所以应当采取宽容的态度。
二是学生的故意之“误”。有的学生的故意行为其中可能隐藏着学生的探索精神,做实验时有的学生不做该做的实验,自己随便操作,教师应该观察和分析他的行为,发现和肯定他的积极的一面,然后引导他完成好计划内的任务。
三是学生的执意之“误”。在教学中,有的学生有时会执意坚持自己的看法或做法。学生的执意所为可能蕴含着创造的萌芽和智慧的火花。它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学生是在独立思考着,他没有盲目相信别人或权威,他此时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学生的执意表明了学生对事实的尊重,对权威的挑战。在这里我们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所想、所做,而应首先肯定其执着的探索精神,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应该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总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将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以促进学生的“学”为目的组织教学,重视学生探究和思维过程,关注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就会形成一种新的格局,一种生动活泼的局面,学生将在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得到全面地培养和发展,这正是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