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全面研究,以及在教学中的调查,我们发现,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内容有许多与中学的政治课内容重复,文科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教学。加上应试教育的高要求,有的省份文科政治教学已经超出教学大纲的常识要求,学生的学习和考试题目难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大学的课程考试要求。而且大学教师一般有较长时问没有接触中学教学内容,不了解现在的中学政治教学情况。虽然知道大概的科目,但对具体的知识点、以及知识掌握的程度不清楚,只按照大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来组织教学,而大学文理科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考试要求等没有区别开来,影响了文科专业的教学安排和实施。 而绝大多数理工科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的虽然接触过但只限于了解几个概念。为了照顾不同专业学生理论基础的实际情况和专业要求,我们建议学校分文、理专业排课,区分专业的不同要求与基础,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其中最难协调的是文理兼招的专业,讲课时总有顾此失彼之感。
(二)注重教学内容与中学政治理论课的衔接。
我们首先对照中学的教材,把中学已经讲授过的内容标示出来,对已经学过的内容,少讲、不讲或让学生参与课堂讲学;要求学生在回顾所学原理的基础上,深化理论要求,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文科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部分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哲学。政治经济学中有关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价值量与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等基础部分;哲学中有关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本质和特征、认识的本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特别是关于意识的能动性、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与发展、三大规律,都详细地讲述。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社会意识、人的本质与价值、国家的本质与职能等都已涉及。因此,要避免上述内容的简单重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材注重体系的联系和整体性,中学已讲授的内容作为基本原理体系仍然需要体现,但比较简略。如唯物辩证法的全部原理浓缩为一节的内容,而中学几乎是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在讲述这一节的内容时,重点要放在过程论、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和规律及其内在联系、辩证思维方法等新增内容上。
理工科和艺术类的学生,还有部分文理兼招的专业,我们根据教材进行教学,因此可以按照教学大纲,从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到具体应用,都有详细讲解,内容很多。这里的问题是教学时间如何分配,第一次教学中,时间安排很紧,后面的内容只能概述地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部分有较大的理论深度,讲课中要紧扣教材但不能照本宣科,要结合实际例子一一讲解。既要注重理论性也要讲究教学实效。
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教学的创新要求
中学阶段的学习重在知识的掌握,为了高考,主要是熟记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内容。把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当作知识点进行传授,教学的重点放在“知其然”面不是“知其所以然”。在大学,应调整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一方面要提升科学性、理论的说服力,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学阶段是理论学习和方法论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在于基本观点的知识传授,而在于大学生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塑造,在于理论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哲学是对世界的本原、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本身的存在的寻根究底的追问,并不提供对事物认识的某种具体答案,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哲学最重要的精神是怀疑和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一种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创新的智慧,不仅能够提升人的思维质量,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也能提升人的人性质量,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并以其高度抽象和思辨的特性显示着它独特的力量。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它的理论魅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探究理论形成的过程和现实意义,这才是我们需要追求的教学目的。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它的三个组成部分各有其特点,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构成它的重要内容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依据,科学社会主义成为它的核心,即理论上的最后结论,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行动指南j。新教材既从它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着眼,又不局限于此,努力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因此,我们在突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同时,也要以新的视野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进行阐述,不能片面地只讲哲学或只讲经济学,要注重系统性。哲学与其他两部分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哲学是分析问题的理论工具,其他两部分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材料。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丰富的实践经验,哲学是从中抽象出的一般规律。实践观点是其核心,其他内容围绕其展开。在此基础上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价值追求和世界观、方法论,用这些将三大部分串起来。当然,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有的教师是学哲学的,有的是学经济学的,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综合研究,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有可能分离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系统性。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教师要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吃透教材,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教学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体系,不是终极真理,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内容,改进自己的表述形式,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讲课时,要关注现实问题,善于总结实践经验、拓展理论视野、做出理论概括,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理论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