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应该看到,由于国民基础教育运动顺应时代要求、合乎民意,发展迅猛,而师资培训、校舍设备、经费等方面准备不足,不能适应要求,致使教育质量较低。当时教育部视察员陈达先生在桂林、苍梧、庆远(今宜州)、武鸣等地进行视察后说:“在量上早已达到水准,在质上则较之他省稍差,尤以师资、设备为甚。”②这总体评价是中肯的,实事求是地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取得数量质量双丰收是很难办得到的,能在如此短促的时间内大面积的普及教育,即使质量较差也是很了不起的。
二、抗战时期桂林教育运动特色
(一)用行政力量直接推动教育,形成大办教育的群众运动
桂系首领多受过近代文化教育(李宗仁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白崇禧毕业于保定军宫学校,黄旭初是北京陆军大学毕业),懂得教育对他们治理广西、复兴中国的战略意义,因而比较重视教育。这不但表现在他们制定的“广西建设纲领”中明确规定实施政治、经济、军事需要的教育,而且身体力行。早在1926年,李宗仁北伐到上海,亲自登门邀请雷沛鸿回广西来任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1932年,李宗仁再顾茅庐,到上海金神父路(今瑞金路)雷沛鸿寓所,敦请因政局多变离开广西的雷沛鸿重回广西主持教育行政之责,并且允许雷按自己的理想和办法行事。白崇禧、黄旭初都曾鼓吹教育的重要性,经常引用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胜俄国,普法战争中普鲁士战胜法国都赖于小学教育成功的例子,借以鼓励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切实搞好教育。其次,为使行政教育部门的决策能够得到贯彻实行,畅通无阻,许多教育行政的决策都以省政府的名义颁布,用政令下达各县、乡、村推行。另外,组织机构上实行一校三用,一人三长制度,即学校也是乡公所和民团队部,校长也是乡长和民团队长,集政、军、校之长于一身,从而保证教育政策法令的推行。最后,省政府对地方官员的政绩实行严格考核,奖惩分明。1935年颁布的《广西各县实施强迫教育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各县对区、乡、镇、村、甲长及校长办理实施强迫教育,应随时严厉督促,严格考核。如有办理成绩优良者,由县或转呈省政府从优加奖;如有奉行不力者,从严惩处。”而且令出必行。1939年在成人教育年中由于积极工作获晋级、记功、嘉奖的县长27人,但一也有3名县长被申斥或记过。许多乡镇村长也根据办理国家基础教育的功过分别受到各种奖励或处分。这种严格的法制在广西以至全国教育史上都不多见。
(二)从实际出发,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建立适应国情的教育体系
辛亥革命以后,我国的教育体系在形式上有所进步,仿效日本和欧美教育制度,废科举、兴学校。但是,“学而优则仕”的办学宗旨、教育与生活脱节,教育为少数人所独占,学校与社会绝缘都没有改变。
如何改变这种不切合中国社会实际的教育?当时许多 教育改革家提出了各种主张,设想过许多改革方案、进行过各种改革实验,有的还很有市场。在这方面。广西当局及教育设计者独树一帜、从本省实际出发,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改革方案,对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乃至高等教育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
1、普及国民基础教育
1933年广西当局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推行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这个运动的中心思想首先是为了实现教育大众化,使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其次,是为了改造社会,拯救中华民族危亡。第三,是为了改造旧教育,探索一种新的适合国情的教育制度。这个运动以政治力量为主,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为辅,以国民基础教育的力量促进本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正是从社会改造的全局着眼,国民基础教育把儿童教育与成人教育融为一体,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打成一片。将儿童教育与成人教育合校办理,实行强迫的免费的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创造性的举措。广西是个穷省,如果要求施行普及小学教育的同时,又拿出一大笔经费来办成人学校,复聘成人学校教师,显然力不从心。唯一的办法是合二而一,兼施并进。重要措施如下:
(1)规定不分男女,不分贫富,不分城乡,全省8—12岁儿童,强迫接受两年的基础教育。经济条件较好的儿童,可以接受4—6年的基础教育。13—18岁者,强迫接受一年的基础教育。18岁以上的文盲,都要强迫接受6个月的基础教育。这个学制是根据广西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许多家庭无法支持其子女完成六年小学学业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2)规定全省每一村街普遍设置国民基础学校,为上述对象实施国民基础教育,对穷乡僻壤,苗岭瑶山也不例外。针对居民住得过于分散以及学生家庭生活困难不能整天人学的情况,还采取多种办学的形式。例如间日制、半日制、小先生制等等。
(3)规定全省每一乡镇普遍设置中心国民基础学校。中心国民基础学校负有辅导本乡镇所属各村街的国民基础学校的责任。
(4)为了保证教育质量,要求简化课程,精选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5)为了让儿童易于接受教育,把儿童始学年龄推迟到8岁,但也让8岁以前的儿童有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又规定在国民基础学校中,尽量设置前学龄儿童教育班,或单独设置,另有教材。
(6)为了让每个儿童和失学青年与成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规定免收一切费用,并免费发给课本。这在经济困难的广西,实为壮举。
(7)为了贯彻教育与生产相结合,让学生实际体验生产劳动生活,并从生产劳动中改善自己的学习生活,规定每一 所中心国民基础学校必须设置小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