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有关抗战时期桂林教育运动概说

2013-01-17

(8)为了保证学校必要的经费开支,让学校稳定发展,规定每一所国民基础学校和中心国民基础学校必须筹集相当资金(在农村,一般是农田)。

(9)为了提高教师的水平,保证教学质量,除了规定中心国民基础学校的辅导责任外,并大力办理一般师范和简师,特别是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开办’‘特种师范学校”,培养少数民族教师。这在当时,也是广西一种创举。

广西推行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的成绩和经验,为当时教育界人士瞩目称羡。曾吸引来自国内众多的参观考察者,并受到高度的赞扬。1940年,教育部在一次致广西省教育厅文中称广西“国民教育事业具基础,一切设施,多堪他省取法”。这一年,教育部颁布《国民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全国各省市立即着手制定本省市国民教育五年计划,并付诸实施。将《国民教育实施纲领》与前几年颁布的(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六年计划大纲》和《广西国民基础教育办理通则》对照比较,可以看出,两者间不少主张和做法(如实施计划,学校设置、编制、组织、教育辅导等)“如出一辙”。换言之,即当时教育部吸取了广西推行普及基础教育运动的成功经验,推广于全国。

2、创建国民中学,改造中等教育制度

当时的中等教育制度,是模仿“三·三”美国式的学制,它突出的弊病是纯然为升学服务。对初、高中生,不问兴趣,不计能力高下,也不管家庭经济承受能力,都要他们为升学而学习,而不考虑这些学生将来有无能力升学,升不了学怎么办?而且,大学教育以人学考试作为指挥棒,居高临下地控制着中学教育,使普通中学完全依附于大学,成为大学的预备科。实际上,中学毕业后能升学的寥寥无几。而大多数不能升学的学生陪着极少数能升大学的记诵死教材,学的没有用,有用的没有学,毕业后没有就业本领。这是旧教育制度造成的最大浪费。1936年广西创设国民中学既是作为国民基础教育的衔接,让更多的小学毕业生升人中学,也为了适应地方建设的需要,培养基层建设人才。它与普通中学并存,彼此关照,分工合作,各自负起特殊的任务,以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

广西当局创办国民中学采取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措施:

(1)本着“以教育改造助成社会”的精神,对学生实施两大教育:其一为公民训练,其二为人才教育。前者是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以培养继承和创造民族文化之健全新公民。后者则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及社会需要,对做人做事的人才教育,使升学者得以继续研究高深学术。因各种条件限制不能升学者也学到就业本领,成为地方初级建设人才。这样,就打破了以升学为唯一目的的普通中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2)国民中学学制为四年,比普通中学短两年,招收中心国民基础学校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前三年以普通人才教育和文化学习为重点。凡有志升高中或其他中等专业学校的,读满三年可以让他们报考。第四年重点在实用教育,按各地环境需要分组实施,加强专业训练,使学生毕业后有本领为社会服务。四年修业,时间上不要求一气呵成,前三年课程每年有一个重心,学生修毕一学年课程。如有因需要被派往指定地点服务,或自行参加工农商生产者,可呈请休学。服务期满,仍可返校复学。毕业后,有委任公务人员的资格,也可报考高等院校。这种灵活的学制,照顾到生活困难的学生,保证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3)国民中学以县立为原则,全力培养基层建设所需要的各种初级人才。所以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以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生产劳动和地方建设为基本内容。人文科学侧重历史和语文学科;自然科学含算学、生理卫生、生物、理化,为一般的文化陶冶,不过早专攻;生产劳动注重农业实习及农技推广;地方建设是辅导中心国民基础学校的教学活动及参加地方上建设实践。在课程设置上,国民中学不设英语,而增设政治、社会服务,生产技术等科目,有利于学生接触实际,接触社会,增长才干。

(4)国民中学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互教共学,从做中学的方法,将课内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校内教育活动与校外活动联系起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生产劳动以及地方建设事业。40年代在重庆中央大学及中央教育部工作的刘寿棋先生说:“当时广西的国民基础教育制度,有崇高的理想,全盘的计划和具体的办法,而且能够实地作大规模的实践,全面试行,这是伟大的创举,雷先生(指雷沛鸿—转引者)所倡导的国民中学制度,对中学教育的改造,同样独具匠心。当时许多大学和专家对中学教育制度都不满意,但没有人真的拿得出完整的理论和实践办法来,雷先生却能够大刀阔斧地创立国民中学制度,既有一贯的理想,又有一整套理论与措施,影响很大。”

(三)实施爱国教育与生产教育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大举侵犯我国,敌蹄踏遍半壁河山。由于战乱,民众生活更加贫困。在这种情势下,中国只有奋起抗战,才能挽救民族危亡,拯救人民的苦难。1933年9月1日。雷沛鸿就任广西教育厅长时说:“我们广西教育,要是不继续进展则已;若要继续进展,我们必须侧重救亡和救穷,而尤其应侧重救亡。所以在教育设计中,无论是对于儿童或对于成人,我们务必施以爱国教育和生产教育。”他在《广西国民教育运动与使命》中指出:“国民基础教育要竭力培养民族的乳合力,以保障中华民族的生存。”

以抗日救国为主旋律的爱国教育,其形式丰富多样。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安排除了学习文化外,一定要有抗战的内容,并且把抗战内容放在首位;(2)利用每天早上升旗仪式、周会、纪念会、节日等集会活动,宣传爱国抗日思想。(3)举办各种展览。(4)组织师生参加军训。(5)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包括演讲、作文、书法比赛。(6)开展电化教育组织电影放映队到各行政区域巡回放映;在桂林市中心独秀峰顶上安装100瓦五个强力喇叭.向全市播放时事新闻,宣传抗战节目。

通过广泛持久和深人的爱国教育,极大地焕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抗战的意志,特别是青年学生,慷慨激昂地投人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6月至1938年10月广西当局曾三次组建广西学生军,受广大青年学生的热烈响应。学生军在宣传发动群众支援前线,直接参战和开展敌后工作都做了很大努力,不但在抗日战争中做出贡献,而且对以后广西的革命和建设也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