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科学技术分类在不断分化和发展,同时又出现了大规模的综合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促进,要求不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必须具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的教师更应具备这种能力。
(5)创新能力。就是在前人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求异思维,通过大胆探索与实践,去思考前人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探求前人没有探求过的领域。未来教师要具有迅速传递、反馈并处理大量教育科技信息的能力,勤于思考,善于创新。
(二)教学大纲应对高师生的教育科研能力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教育科研能力是创造优异工作成绩的重要条件,未来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研究和探讨教育规律,吸取古今中外的教育经验。在调查总结的基础上探索和发现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设计教学改革方案,精心试验;运用抽样、问卷的方法,通过控制、对比、统计、分析来积累和把握第一手资料;通过分析整理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高度,用以指导教学实践。这就要求对高师生的科研能力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同时,必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在大纲的指导下,增加科研能力培养的任务;必须改革教学模式,要采用讲授与研讨综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研讨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必须改革考核评估制度,将科研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考核的内容为:
1、针对某一命题在规定的时间内查阅有关资料或信息。主要考核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2、进行社会调查。在调查过程中考核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等。
3、让学生对某一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加工提炼得出结论,以此考核学生的文字处理、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4、考察学生的观察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师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教学评估体系中,主旨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创新、顽强学习的品质。
(三)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变课堂为科研园地。
自20世纪中后期,大学就已经开始迈出“象牙塔”,开始利用自己在知识、技术、地域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为社会服务,实现三位一体的功能。2l世纪,高等教育将更加紧密地与社会融为一体,成为国家和地区文化服务中心以及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研究基地,高师院校也不例外,应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将高师教育课堂办成学习科研创新的园地,将科研意识贯穿于整个学校教学管理、教育活动之中,使学生置身于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当中。
1.开展科研实践活动,把学校小课堂与变化发展的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去,观察、了解社会,检验实践教育理论。具体地说,就是要深入教育改革的实际,了解改革前沿的信息动态、改革过程的重点与难点,把握改革方向;深入素质教育活动的实际,对基础教育中推行素质教育的困难与矛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进行了解和研究;深入教学实际,对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的组织实施和管理进行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创新教育,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深入社会实际,对教育对象进行研究。例如青少年身心特点、社会发展、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经济改革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等等都可以作为研究的内容。通过深入实际、深入社会,将教育理论与实践加以比较检验,将实际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搜集分析、比较研究,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行理论的概括总结,让学习成为一种创新活动的尝试。
2.实行导师制。导师要帮助学生选择课题,选择研究方向盘,并完成对学生几种基本能力(调研能力、谈话技巧、信息采集等)的训练。
三、结语
高师生科研能力培养,是一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分析判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素质、高层次培养,其意义涉及子孙后代,是未来教育的兴旺和发展、人类不断进步的希望所在。高师院校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积极的实践,真正培养出科研能力强、教学能力强的高素质师范生。
下一篇:有关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