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活泼开明的学校在发展中会逐渐地形成积极向上的、主动出击的集体意志,愿意挑战落后,迎接先进。当这种意志、态度和行为倾向在实践中趋于稳定时,就会形成集体无意识。这些属于群体的性格表现,会渗透、贯穿在学校的思想传统、学习和见识、民主宽松的学术氛围中,形成默契、挺身而出、活跃、开放的行为品质,其左右学校目标的力量当然不言而喻。所以,当学校把创新教育作为集体目标时,基于学校的集体意志,这一目标的可接受性和达成度应该有较好的基础,学校教师群体的态度和行为倾向容易朝新任务方向上激活,使创新教育的局面能迅速打开。
换言之,在进行创新教育实验研究的学校中,如果说学校的研究过程能够顺利进展,且又有比较丰富的、质量上乘的研究成果,这大多与学校教师群体对创新教育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有关。这正是推动创新教育,促进教师继续教育说理取得成功的内部动力,是实现教育改革的动力机制。如果说这也是“随波逐流”的话,应当给予正面注解。随“群体性格”之波而逐“创新教育”之流,用教师群体性格营造创新教育的外部条件,既是创新教育所要依赖的重要条件,也达成了创新教育之目的。
创新教育是现实教育的一个焦点和难点。研究之初,有人说:“素质教育都没搞清楚,又来一个创新教育”;也有人认为”创造力不能培养”。这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阻力。创新教育进人课堂教学时,必然要求改变教学习惯,对传统教育中不利于师生间的课堂互动,不能满足学生求异思维的需要,不能激活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学行为等进行反思和调整。面对这个过程,除群体性格在对抗负面影响外,必然涉及个人的认识。在课题组中,大家看到了个人坦然的性格因素,他们能够力排众议,坚持工作,表现出敏锐的眼光、独到的见解、勇气和信念、不惧失败、克服困难以及对不被理解的准备,等等。
四、角色意识是教师投入创新教育的重要动力
在学校中推行创新教育,基本性质还是社会责任。教师是否能够为此行动起来,还决定于他们从自己的角色地位出发对这项工作所作的价值判断。绝大多数教师,他们对于角色地位的认知,及所意识到的角色责任就是启动实际活动的关键。事实上,现行的与指挥棒相类似的成文和不成文的规定和限定,抑制着教师投人创新教育。只有从长远的、根本的教育理念上看待创新教育才可能摆脱这种局限。课题组中的积极参与者,确实能够理解创新对学生和自己的价值,把教育创新当成教育的职责、宗旨和常态。角色地位也就是行业利益与自身利益。教师能否认识到创新教育对其工作和自身的意义,需要宣传解释;而具体的课题操作是否与提高教学能力有关则是最重要的的宣传。
“真正的思想应当是能被操作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者,创新教育的思想只有与教师操作的平台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才能为教师真心地接受,并转化为教学行为。这符合教师的职业需求。全美教学与美国未来委员会指出,“每当我们谈到大范围的改革,我们总是依赖国家、州或地方的指令,就好象行政性指令是一股带魔力的风,可以横扫整个学校,给其带来奇妙的变化。可是所有的批文和官方命令充其量不过是一阵飞扬的、看似带有仙气的尘土。当学校里的教师根本不知从何人手并缺乏获取帮助的来源时,任何教育改革项目都不会成功的……”。成功的研究组织必须使教师知道如何下手。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是其任务之所在。把创新教育研究的主渠道锁定在课堂教学中,把研究的目标与教学的目标紧紧联系起来,使教师能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角度去理解创新教育,是很能贴近教师的角色地位的。这样安排也不会增加教师的额外负担,在实验和教学时间上不易发生冲突。
教师的课堂角色具有个性化特征。传统的分类法基本属于静态研究范畴,把教师分为正式角色(包括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学习资源的指导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课堂行为与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和非正式角色(包括教育知识的分配者、学习交往的控制者、课堂气氛的营造者、社会标签的张贴者)[8]。然而,以这些静态分类为尺度,难以理解教师在不断变化的课堂情境中的意义,与当今时代对教师的社会期待和法定文化要求不完全匹配。尤其是在推行创新教育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构成更应是丰富的,多元的,动态的,是兼具正式角色和非正式角色,并突出非正式角色的综合结构。他们应该具备创新鉴赏力,能诱发多向度的思维与想象活动,尤其是要促成无边际的发散,等等。这些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教师的意义,在一般教师的角色意识水平上接受创新教育可能出现困难,所以,课题组面临着从新的角度动员教师的任务,就是养成新的教师价值观。
本课题强调创新知识和技能,为教师津津乐道。在知识社会学中,强调教师作为知识人,他要依赖知识系统,参与知识的传递。按照最新的观点,必须参加知识的发现,特别是教育技能的发明和发现。在课堂创新教学中,突出用教师教创新的知识和创新地教来体现新的教师观。事实上,在课题组中形成了教师教学工作的更高级的复合系统,即教的内容的知识和教的方法的知识,以及教师参与知识的方式的系统。课题组以“教、学、研”三种方式的同期互动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知识的传授方法、方式、技巧和艺术上去研究和突破,在此间产生着创造成分,教师一旦有了知识的更新或创造体验,对他们的专业刺激会更有力。
教师对角色地位的认同促进其专业成长,特别在今天的招聘制和聘任制中,教师要想保住位子和提升,都必须做出成绩,其中就有创新研究的成绩。这种要求,更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热情和干劲。而用教育科研来推动教师群体和个体的专业成长,是教师继续教育最可靠的方式之一。随着这一观念在教师心目中的不断深化,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也在创新教育实验中增强。他们找到了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新路径,因而对创新教育的实际投人和取得的成效就不一般了。
五、年轻教师有参与创新教育的特殊优势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创新教育的兴趣与其年龄有关,年轻教师比年长教师对待创新教育的兴趣更高。如某校教师群体中,中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比为1:l。其中,青年教师占课题组总人数的90%,主要担任设计和操作;10%是老年教师,他们也只是课题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没有实作者。
这些钟情于创新课题的年轻教师有这样的特点:第一,他们读师范的时候,接触过有关课程的训练,而老年教师没有这种经历。第二,他们更加好奇,更愿意接近和进人信息世界,老教师则喜欢另外的闲暇方式。第三,他们还没有成家或没有感受到家庭生活的压力,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和应对新的教育要求。第四,参研的年轻教师有一种突出的优势。在校长心目中,他们对新的动向有较高积极性,有较强的教研活动的能力和业绩,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生力军”。所以,本课题主要由这批人支撑,一点也不为怪。
创新是一种科学事业,肯定要教师具备相应的心理能力,其中既受年龄心理特点的影响,也受成人社会化过程中提高教师群体和个人的社会地位的影响。青年教师思维开阔、活跃,对新生事物比较敏感;他们喜欢求新、求异、求时尚;他们在思维的独立性和求异性方面有较快的发展。创新教育需要打破原有的一些教育教学习惯,在新和异方面体现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绩,而创造性劳动本身就需要教师能摆脱思维的依赖性,利用自己对教与学的好奇心来重新设计教学,寻求课堂教学的新境界。此外,从教师群体和个体的发展而言,面临社会地位的分化,对教师的成长有所触动。特别是对年轻教师来说,他们需要尽快做出一定的成绩来回应对教师的要求。同时,实现向上的成层流动。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这个意思。只是要求上出现了新的特征。所以,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对创新教育的兴趣,反映着社会的客观要求,他们必然会在现实教育环境中抓住自身发展的着力点。
从课题的实际情形看,年轻教师的研究兴趣最高。而对于年长的教师,“船到码头车到站”,“刀枪人库,马放南山”,既是现实的写照,也是他们无心于创新教育研究的原因所在。加之其比较固着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想要通过重新设计创新教育模块,打破教学习惯,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和约束。因此,在教师群体中,对创新教育的兴趣就存在年龄上的差异。
综上所述,影响创新教育的教师社会学条件是多方面的,其作用的方向和效果各有差异。其中,社会境遇、学历与创新教育的积极性无关;教师的年轻化显示了参与创新教育的优势。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性格特征以及他们对职业角色地位的理解,推动了年轻教师积极投身创新教育实践并取得可观的成绩。
相关推荐链接:
下一篇:教育是知识社会的基础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