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现代技术的传播,同时国际产业转移和劳动者的全球化流动就业通过职业教育获得协调和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技术加快了发展和传播速度,伴随着各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加深,国际产业转移明显加剧并出现一些新特点,如第三产业投资成为新热点、生产外包成为主流方式,跳跃性、产业链整体搬迁和由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演变为增值环节的梯度转移等,使劳动者全球化的流动就业量急剧增多。例如20世纪末,德国的全部劳动岗位中至少有1/3以上与世界经济密切相关,瑞士的外籍劳工已超过总人口的1/6,澳大利亚的外来劳工已高于全部劳动力的25%,法国企业雇佣国外人员占本土32业就业人员的1/3,而本土工作人员又有1/4在外国的企业中工作。根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最近的数据,全世界约有1.3亿人在国外工作,还不包括没有记录的约1000~1500万流动人口。这些劳动力来自55个国家,在67个国家工作,比1970年翻了一番。有专家认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有着更多的优势。但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国际产业转移,都需要在硬件设施之外有一个包括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在内的良好的制度环境。我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加快利用职业教育的途径和力量对其进行整合、提高,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形成具有较高竞争力的人力资本,既有利于外国财团在国内投资兴业,又有利于劳动者走出国门获取劳动回报。
三、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将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动知识社会职业教育功能与作用的全面发挥
1.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不可缺少和无以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社会中,知识的总量十分庞大,而且更新速度令人触目惊心,人们要想在开放的和充满竞争的世界里实现真正的自我,就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社会就是学习型社会。由于职业生涯占据了每一个人的大部分生命,因此职业教育构成了终身教育体系的主要部分和学习型社会的主要学习内容。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明确要求“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综观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都是在经历了工业化之后才进入知识社会的,我国则是在工业化尚处于中期甚至一些地方还具有农业社会色彩的时候就“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优质教育资源还很不丰富,特别是与其他教育相比职业教育还是最薄弱的环节。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国家出台了各种新举措,有关财政性和非财政性投资也正在迅速增加。各地职业教育学校为了保持自身的内部活力和顺利融入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潮流之中,也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对策。人们有理由相信,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对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2.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要求职业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模式和途径等不断更新、拓展和完善。有研究表明,在学习型社会里,人们的学习性质是内在的和内隐的。学习目标由单纯获得某种资格变成了更多的自我体验,学习观念由文凭主义变成了自我提升需求,学习过程也不再是执行性和目标他定的,功利性、谋生性的学习目的已经退居次位,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转移到了精神生活的丰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此相对比,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传统组织学习特点还比较强,有关领导和办学机构的理念还比较僵化,职业教育的目标、内容、模式也不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求。尽管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不能“一刀切”,但都应当树立服务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新观念,把职业教育由一次性教育逐步改造为贯穿人的整个职业生涯始终的终身教育,既在其不同阶段按照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定性切实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又在其各个阶段努力增加各种有利于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内容,充分考虑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意愿,创造条件满足其在学校班级课堂、企业生产现场和计算机互联网上的多种学校方式的选择与实现,做到“因材施教”。
3.完善职业教育管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措施。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尚由几个不同的管理部门同时进行管理,由于管理规则和办法不尽相同,而且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商,因此常常出现政策不一的矛盾,导致了招生市场和就业市场秩序的混乱,加重了职业教育权益的缺失和价值的扭曲,降低了本已不足的职业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这种矛盾不符合知识经济条件下受教育者的个人利益,亟须痛下决心尽快解决。1995年英国将教育部与就业部合并,为长期分离的学术和职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给职业教育成为与普通教育等值的教育提供了可能,被认为“至今无论是教育目标还是就业目标都有了新的进展和提高”。澳大利亚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直由国家培训局统筹管理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工作,使劳动者的就业前职业教育与就业后继续教育多年来保持了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态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完全应该而且可以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交叉、重叠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率的职业教育管理模式。
相关推荐链接:
下一篇:影响创新教育的教师社会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