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对在职业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的思考

2013-01-31

二、转变短期目标为长期目标

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仍然以针对岗位的需求来培养人,但是这种针对性地培养人和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是不可兼顾的,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胜任某种职业的人,同时又能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里面有一个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矛盾。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是怎样把职业教育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有机地协调起来,学生应在职业学校既要学好基础课,掌握专业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获的知识能力以外的核心能力,即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等在进入知识型社会以后,职业教育的目标应以长远目标为中心,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求。

三、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转变角色

在知识型社会,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变化是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该怎么办,才能与变化同步,处理好变化对我们的学生所带来的影响呢?而传统教学是在“教师中心”观指导下教学,“教师中心”观把人的培养仅局限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学生作为“人”在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力。把学习简单看成知识由外到内的输人过程,以教师牵着学生,学生围着教师转,让学生配合和适应老师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在进入知识型社会,在教学观上,要从“教师中心”观真正转向“学生中心”观,充分尊重学习主体的个体需要和个性发展,把学习主体的能力发展放在第一位。树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观,从素质教育基本精神出发,顺应当代教育的发展的开放性,终身新,创新性,个性化的趋势,教师必须实现由重知识传授的向重学生发展的转变,教育工作者应该从“讲台上的圣人”—告诉学生他必须了解的内容,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在学生加工知识,提出假设,解决问题和创新时给予帮助。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使学生能力知识的自主构建,真正提高学生发展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改进教学模式,加强核心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知识的传授放在首位,这种教学模式在传统知识的教学中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在素质教学实践中,这种模式日益显现出弊端;以传授书本知识容易脱离实际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往往教师讲的多学生活动少,压抑学生的主动性;注重面向集体而忽视个别指导,难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容易出现注人式教学学生死记硬背等,这种种缺陷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健全的个性和创新实践能力受到极大的抑制。因此,目前职业教育有必要对“传授一一接受”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合理地吸纳各种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成份。在主体学习模式中,教师教的内容从以讲授知识为主转化为以方法引导为主,以能力培养为主,教学的方式从前台为主转化为幕后为主,帮助学生准备学习材料,调节学习进程,引导评价学习效果,反思方法优劣。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而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方法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关键能力,现在知识社会中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在职业学校学生中实施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必须充分考虑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一些特点,比如职校生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学习兴趣普遍不浓厚,而这些特点本身又恰恰表明了在职业学校中实施主体参与式学习,具有更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因此,借鉴普通教育中实施主体参与式学习的经验,探索中等职业教育主体参与式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摆在职教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无论哪一种具体形式,在实践中都应突出学生的主体班,坚持主动性,宽容性和过程性的原则等。

五、改进教学评价的主观标准,重视知识能力的多元评价

教学需要评价,在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上,应打破单一的考试分数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评价在重视平时的基础上,在教学评价中要坚持评价内容全面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坚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精神,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育观,设计更多的选择权力相合,给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留下充分的自由空间与余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